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目的】植物特异性转录因子NLPs(NIN-like proteins)是硝酸盐响应顺式元件(NRE)的结合蛋白,在硝酸盐调控的下游基因表达中起转录激活作用。玉米转运蛋白ZmSTP1和ZmAAP2在植物碳氮产物的运输和卸载过程中发挥作用,且基因启动子区域均含有一个硝酸盐响应顺式元件。本研究旨在证实玉米ZmNLPs家族成员ZmNLP3、ZmNLP4是否为ZmSTP1和ZmAAP2基因启动子中NRE的结合蛋白。【方法】以玉米B73为试验材料,首次利用酵母单杂交技术检测ZmNLP3、ZmNLP4转录因子分别与ZmSTP1和ZmAAP2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相互作用。【结果】在线预测网站Plantcare对ZmSTP1和ZmAAP2基因转录起始位点上游2000 bp序列分析表明,位于2个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577~-589 bp和-909~-921 bp区域均包含一个序列长12 bp的NRE元件,结构分别为5′-ATTTAATACTCA-3′和5′-ATATATAAGTCA-3′;诱饵菌株AbAr基因表达检测显示,能抑制诱饵菌株Y1H(pAbAi-ZmSTP1)和Y1H(pAb...  相似文献   
2.
灰飞虱胁迫下水稻防卫相关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灰飞虱是我国水稻生产上的一种重要害虫。运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及特异性引物,对不同时间(12、24、36、48和72 h)灰飞虱胁迫下抗虫和感虫水稻品种中主要防卫途径的相关基因进行转录水平上定量分析。灰飞虱取食后,与水杨酸合成途径相关的基因PAL、NPR1、EDS1和PAD4在抗灰飞虱品种Mudgo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在感虫水稻Kittake中。接虫12 h后,PAL基因表达量达到未接虫时的6.914倍;在Mudgo中,PAL基因相对表达量上升更快,在24、48和72 h分别是Kittake中的42.848、70.743和69.193倍。NPR1基因在灰飞虱为害12、36和72 h后,在Mudgo中的表达量分别是Kittake中的4.690、6.231和4.112倍。与茉莉酸合成相关的基因LOX和AOS2,在灰飞虱为害36 h后,在Kittake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Mudgo中。乙烯信号途径中的受体基因EIN2在Kittake中的表达量也高于Mudgo中。结果表明,灰飞虱取食激活了抗虫水稻Mudgo中依赖水杨酸介导的抗性途径,同时诱导感虫水稻Kittake产生了依赖茉莉酸/乙烯途径的防卫反应,PAL和NPR1基因的表达在调节Mudgo抗灰飞虱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氮(N)是控制玉米产量的主要限制性因素,玉米对氮素的利用效率可以通过增加碳(C)的有效性得以改善。玉米转运蛋白ZmSTP1和ZmAAP2在植物C/N产物的运输和卸载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且两个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均含有一个硝酸盐响应顺式元件(nitrate responsive cis element, NRE)。NIN-like protein(NLP)是一类保守的植物特异性转录因子,已在多种植物被证实在调控N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其中玉米ZmNLP5是介导氮信号转导和代谢分子网络的中枢基因之一。为了明确ZmNLP5是否能与ZmSTP1和ZmAAP2基因启动子区域的NRE结合,以玉米B73为实验材料,首次利用酵母单杂交技术检测ZmNLP5与ZmSTP1、ZmAAP2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将pGADT7-ZmNLP5-1/2分别转化Y1H (pAbAi-ZmSTP1)和Y1H(pAbAi-ZmAAP2)菌株后,在SD/-Leu培养基上均有菌落生长,在含AbA抗生素浓度为200 ng·mL-1的SD/-Leu培养基中只有Y1H(pAbAi-ZmAAP2/pGA...  相似文献   
4.
水稻品种的抽穗期是重要农艺性状之一,鉴定和定位抽穗期基因,分析其遗传效应对改良水稻抽穗期至关重要.在水稻品种Nipponbare中发现一个早抽穗植株,经过多代自交获得稳定的早抽穗突变株,突变体ehd(t)比Nipponbare早抽穗15d.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受1对显性核基因控制,暂命名为EHD(t).通过2个F2定位...  相似文献   
5.
试验选用9个性状差异较大的品种(系)组配成72个杂交组合,对这些组合的株高、鞘粗、叶片数、单株重4个性状进行了杂种优势研究.把单株重超高亲优势的9个组合做进一步分析,发现株高与鞘粗这2个性状的超高亲优势是影响单株重超高亲优势的主要因素.株高和单株重属于细胞质遗传,而鞘粗和叶片数则属于细胞核遗传.在配制强优势杂交组合时,应以株高和单株重较好的亲本为母本,而以鞘粗和叶片数较好的亲本为父本.  相似文献   
6.
分蘖是水稻的重要农艺性状,也是水稻株型的重要构成因素之一。概述了水稻分蘖力的研究状况和最新进展,并根据分蘖基因质量性状研究的结果和分蘖力的强弱将分蘖突变体分为三种类型:无分蘖、少分蘖和多分蘖突变体。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韭菜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和品种间的相似问题,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我国11个地区15个韭菜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采用20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136个条带,其中多态性位点98个,平均多态性比率为72%。依据15个韭菜品种间的Nei’s遗传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为0.34处将15个韭菜品种分为4个类群:第1类群包含独根红、兰州白根和南京马鞭韭3个品种;第2类群包含汉中冬韭、上海强韭-3和上海强韭-6 3个品种;第3类群包含四季青、桂林小红根、天津大青苗、新疆白根和嘉兴雪莲5个品种;第4类群包含天津大金钩、环韭、平丰苔韭和抗寒薹韭4个品种。韭菜品种间遗传相似性和来源地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韭菜单株产量主要构成因素间的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试验选用9个性状差异较大的韭菜品种(系)组配成72个杂交组合,用Nair单性状水平分组法将杂交组合分为低产组、中产组和高产组3个组.按分组结果对韭菜不同单株产量水平下产量主要构成因素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与鞘粗一直是影响单株产量的2个主要因素.随产量水平的上升,株高对产量的作用逐渐弱化,而鞘粗对产量的作用逐渐得到强化;所以鞘粗和株高可以作为韭菜高产高效育种的主要选择性状.  相似文献   
9.
研究缺氮对玉米自交系B73组蛋白修饰酶的影响,分析组蛋白修饰如何对玉米发育过程中土壤氮浓度的波动进行微调适应不同的氮浓度环境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吐丝后1~2周,缺氮雌穗的穗长和干重分别降低16.2%~19.7%和35.6%~44.4%,氮浓度在吐丝后第二周降低13.3%。利用qRT-PCR技术,对玉米苗期以及雌穗形成关键时期的组蛋白乙酰化酶(GCN5和HAT-B)和去乙酰化酶基因(HD1bHD2HDA101HDA102HDA106HDA108)的表达进行分析,苗期缺氮8 d,除HAT-B基因外,其余7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均急剧上升;缺氮36 h,HAT-B、HDA101、HD1bHD2基因的表达量增加;缺氮处理2 d,基因HDA106HDA108的表达水平下调。吐丝期雌穗,除HAT-B、HD1bHD2基因外,其余5个基因都有较高的表达水平;在吐丝期前1周,缺氮导致HDA101HDA106基因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基因HD1bHD2在吐丝期后第二周表达水平则明显下调。缺氮胁迫使ZmHATs和ZmHDACs的表达可能存在协同性、功能分化性、时空摆动性以及通过不同途径调控植物对缺氮胁迫的响应等特征,说明ZmHATs和ZmHDACs在玉米缺氮胁迫适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