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遗传工程固氮菌对水稻氮素营养效应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申优1号”是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以“8204A”和恢复系“申恢1号”配组而成的高产优质杂交粳稻组合.一般亩产600kg左右,比常规品种增产10%左右,高产田块可达650kg以上.该组合2002年通过上海市品种审定,2002年起在南汇区六灶镇、三灶镇等地大面积推广种植.其中2003年六灶镇丰产方,亩产达693kg,比对照"寒优湘晴"增产15.7%。  相似文献   
3.
杂交粳稻亲本种子的提纯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应用“成对株系冷藏法”和“花培提纯法”对上海市主要杂交粳稻亲本进行了提纯。成对株系冷藏法针对杂交粳稻BT型不育系特点 ,将多年繁殖的原种来源于同一提纯世代 ,减少因繁殖世代增加而导致不育系育性的降低 ;花培提纯法通过杂交粳稻三系亲本分别花药培养 ,经过单倍体再加倍而加速三系纯化速度。通过提纯的寒丰A、寒丰B、82 0 4A、82 0 4B、申 4A、申 4B 3 0个株系 ,平均纯度达 99.80 %~ 99.86%。经花培提纯的不育系不育株率 10 0 % ,不育度 99.97% ,恢复系亲本纯度达到 99.99%。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杂交粳稻申优693(申6A/R693)的父母本特性,总结了其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5.
杂交粳稻米质性状的遗传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寒丰A等3个粳型不育系和湘晴等3个粳型恢复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禾谷类作物种子数量性状遗传模型,对粳型交稻米质性状进行了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主要受种子直接效应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通过筛选和搭配种植不同类型品种;应用水稻移栽前农田养草灭草,移栽后水层控草、辅以稻田养鸭,后期人工拔草补治等技术进行草害防治;与豆科作物轮作、种植根瘤菌接种的绿肥作物培肥土壤等综合技术提高有机稻米生产能力,在有机稻米生产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7.
杂交粳稻的选育与应用(综述)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综述了中国杂交粳稻选育的历史及目前的主要细胞质源,组合及各生态类型,提出推广和应用杂交粳稻是水稻生产高产,稳产的需要,是产量,品质,抗性兼顾的需要,也是种子产业化和优质米工程的需要。今后杂交粳稻育种将以优质为主攻目标,培育不育性稳定的不育系和易于制种的杂交组合是推广杂交粳稻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选用60个随机引物对15份杂交粳稻亲本材料进行了RAPD分析,其中10上物的扩增结果具有明显的多态性。在这15份杂交粳稻亲本材料中共扩增得到153条条带,其中的86条为多态性条带。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供试验材料可以被明确分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这15个水稻品种的亲缘关系,对田间育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上海地区杂交粳稻米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莫惠栋提出的p q pq交配设计的种子性状遗传方法,分析了上海地区杂交粳稻主要的4个不育系和3个恢复系配组的12个杂交种F1植株的F2种子及其亲本的5个稻米品质性状。结果表明:5个品质性状在杂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在不育系间率、 米率、直链锭粉含量也存在差异,而在恢复系间差别较小,不育系间、不育系对恢复系、杂种对亲本的变异都大于环境变异,加性和显性遗传变异普遍存在,对直链淀粉含量、糙米率、精米率的比较表明:湘晴及其组合8204A/湘晴、52A/湘晴、5016A/湘晴等直链锭粉含量较低,8204A/R161、8204A/R161-10糙米率较高,而5016B、8204A/湘晴、8204A/R161-10精米率、整精米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对5个杂交粳稻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配组的25个组合的研究表明:粒重对产量影响显著,粒重高的组合产量也较高,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粒重对产量的贡献较大;粒重对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