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探讨手性胶束中的不对称诱导机理,研究了手性表面活性剂及受物的结构对反应的对映体选择性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适当位置(如铵基的α-位)有羟基存在,可得到较高的光学产率,增长表面活性剂或硫醚中烷基的链长,一般有利于手性胶束的不对称诱导。  相似文献   
2.
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吡啶脲的合成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N-苯基-N'-(4-吡啶基)脲的合成与反应条件,认为合成该物质的操作简便,而且产率较高,对产物进行了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元素分析等鉴定。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N-苯基-N'-(4-吡啶基)脲的合成与反应条件,认为合成该物质的操作简便,而且产率较高.对产物进行了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元素分析等鉴定  相似文献   
4.
我国部分蓖麻品种遗传资源SSR分析及DNA指纹图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蓖麻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构建指纹图谱,利用171对SSR及EST-SSR引物对30份国内蓖麻品种和1份法国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蓖麻品种间呈中度多态性,平均每位点有2.267个等位基因数,香农指数、期望杂合度和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553、0.347和0.289。聚类分析显示在相似系数0.730处将31份蓖麻品种分为7个类群,来源于相同育种单位或相同省区的大部分品种聚在一起。另外,利用10对扩增清晰、多态性好的引物构建了31份蓖麻品种的指纹图谱,可用于品种鉴别。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手性胶束中的不对称诱导机理,研究了手性表面活性剂及受物的结构对反应的对映体选择性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适当位置(如铵基的α-位)有羟基存在,可得到较高的光学产率,增长表面活性剂或硫醚中烷基的链长,一般有利于手性胶束的不对称诱导.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向日葵育种材料的品质性状快速预测,选取154份向日葵籽仁样品,结合化学测定值和近红外光谱,利用化学计量学手段建立向日葵籽仁品质指标的近红外模型,评估其在向日葵籽仁粗蛋白、粗脂肪、油酸、亚油酸等重要品质性状测定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改进偏最小二乘法建模效果最佳,其粗脂肪、粗蛋白、油酸、亚油酸、饱和脂肪酸及不饱和脂肪酸的定标相关系数分别为0.975、0.950、0.973、0.951和0.913,交叉验证相关系数分别 为0.969、0.939、0.915、0.927和0.711。用检验集对模型进行验证,粗脂肪、蛋白质、油酸、亚油酸、饱和及不饱和脂肪酸的外部检验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59、0.950、0.937、0.906和0.930。本研究建立的模型质量较高,能够满足向日葵籽仁品质成分的快速测定,可为向日葵品质育种前期大量、快速的筛选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昆虫病原丝状菌Nomuraea rileyi产生的杀虫性毒素是用有机溶剂从菌体中提取的.色谱法分离及成分分析表明,此毒素是一种多肽.其氨基酸组成与以前发现的这类毒素不同,可能是一种新的杀虫性毒素.  相似文献   
8.
基于SSR标记的向日葵DNA指纹图谱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24份向日葵参试材料和育成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分析及指纹图谱构建,旨在为向日葵育种、品种纯度鉴定提供参考。利用19对条带清晰、多态性稳定的SSR引物对群体材料进行扩增分析,发现这些引物的多态信息含量变化范围为0.30~0.62,平均值为0.4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参试材料间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其最小遗传相似系数为0.62,亲缘关系与地理来源关系不明显。构建了124份材料的指纹图谱,结果表明除SPQ3和SY7外,19对引物能很好地将其余122份材料鉴别出来,但部分位点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基因来源范围较小。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参试向日葵材料遗传背景较为狭窄,在育种中应拓宽亲本来源,提高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二价金属(Fe,Co,Ni,Cu,Zn)与麻黄素(或N-甲基麻黄素)络合催化的羟醛缩合反应。反应条件温和、简便.不脱水产物的最高产率为95.2%。在该条件下反应有不对称诱导效应.  相似文献   
10.
昆虫病原丝状菌Nomuraea rileyi,在沙氏培养基中,于22℃、暗条件下振荡培养两周以获得菌体。用甲醇、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从菌体中提取Nomuraea rileyi的毒性物质。以鳞翅目昆虫斜纹蛾和菜青虫进行毒性和杀虫试验,证明该物质是具有生理活性的杀虫毒素。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该毒素是一种多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