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工厂化育秧条件下不同基质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工厂化半旱育秧条件下,以"南粳46"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育秧基质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培育秧苗素质最好的基质是沃绿宝基质,其次是科力基质和丰绿稼基质,再次是柴米河基质。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基肥施入深度对化肥利用率和水稻生长及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设置不施肥(T1)、基肥施入深度0(T2)、5 cm(T3)、10 cm(T4)、15 cm(T5)5个处理,对比研究基肥施入深度对机直播水稻产量和化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肥施入深度对各生育期水稻叶生物量无明显影响,对成熟期茎生物量影响明显,基肥表施和深施5 cm时可显著增加水稻茎生物量,深施10,15 cm时,茎生物量明显低于基肥表施(P<0.05);不同生育期水稻叶的氮、磷、钾吸收量受基肥施入深度的影响不明显,但成熟期茎的氮、磷、钾吸收量因基肥施入深度差异显著(P<0.05);氮素和钾素收获指数受基肥施入深度影响显著(P<0.05),且随施肥深度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磷素收获指数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氮、磷、钾各元素利用率最高时的施入深度不同,氮素收获指数最大时,基肥施入深度为10.5 cm;钾素收获指数最大时,基肥施入深度为7.0 cm;基肥施入深度对水稻茎生长和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大于对水稻叶生长和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适当增加基肥正位施入深度对水稻产量和化肥利用率提高具有积极作用,而且基肥施入深度在7.0~10.5 cm更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和化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2BFGM-10(8)230灭茬旋耕智能施肥播种机的推广,进行了其与秸秆全量还田浅旋灭茬复式播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2BFGM-10(8)230灭茬旋耕智能施肥播种机可一次性完成秸秆全量还田、施肥、开沟、播种、覆盖、镇压等工艺,减少多次机械作业对土壤结构的破坏,减少了劳动力,改革了农艺,实现了撒播改条播,从而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4.
以"兆远"稀土多元螯合复混肥作水稻穗肥,研究了其不同施用量对水稻生育进程、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兆远"稀土多元螯合复混肥作水稻穗肥,有利于水稻孕育大穗,提高籽粒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提高水稻产量,且随着复混肥施用量的增加,水稻产量呈递增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为给太仓市今后粮食生产再夺丰收奠定夯实的基础,通过对太仓市粮食生产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工厂化基质育秧技术是一项具有保护环境、资源再利用特点的轻简、高产、高效稻作技术。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示范、田间定点观察与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法,探明了甬优1540在太仓市工厂化基质育秧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并制定了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7.
在太仓市的江苏省现代农业(稻麦)科技综合展示基地(太仓)内,在秸秆全量还田的情况下应用工厂化基质育成秧苗进行了不同行距(25 cm与30 cm)的机插水稻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使用常规稻栽培技术的条件下,2种行距栽培方式均可获得高产所需的空间分布与理想的苗情动态,并能获得9 000 kg/hm2以上的高产.在相同栽培措施下,2种栽培方式各自的高产潜力还未得到充分发挥,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