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油菜育秧盘毯状苗移栽,大田不同氮肥和密度耦合对油菜碳氮积累、运转和利用效率的影响,探讨植株碳氮代谢与油菜产量形成的关系。【方法】以宁杂1818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毯状苗的培育和移栽试验,比较不同年份、氮肥以及密度条件下碳氮积累、运转以及利用效率差异。【结果】油菜毯状苗适宜条件下移栽也可以获得3 750 kg·hm~(-2)高产。不施氮肥以及225 kg·hm~(-2)氮肥处理条件下随着密度增加产量显著增加,在300 kg·hm~(-2)氮肥处理和125 000穴/hm~2移栽密度条件下1穴1株、1穴2株和1穴3株间产量无显著差异。油菜植株中碳素积累能力显著高于氮素积累能力,初花期前植株C/N比较低,为16.30,初花期后C/N比较高,为114.37。碳素籽粒生产效率、氮素籽粒生产效率随着氮肥用量增加呈下降趋势,其中氮素籽粒生产效率随施氮量增加下降幅度更大。初花期至成熟期叶片氮素运转率最高,不同处理变化范围为73.90%—78.56%,其次是茎枝氮素运转率,变化范围为38.96%—67.08%,根中氮素运转率最低,变化范围为24.45%—37.06%。不同处理叶片中氮素运转率差异较小,茎枝和根中氮素运转率随着氮肥用量增加逐渐降低。初花期至成熟期叶片碳素运转率为正值,不同处理变幅为23.16%—29.08%,随着密度增加叶片碳素运转率总体上呈增加趋势,不同氮肥处理间差异相对较小。初花期至成熟期根和茎枝仍然以积累碳素为主,两者碳素运转率表现为负值。【结论】油菜毯状苗机械移栽,可有效提高茬口较迟地区的油菜生产能力。油菜在初花期之前氮代谢能力强,初花期以后碳代谢能力强,前期氮素供应有利于植株营养体的建成,从而使得后期积累更多的碳素,促进后期的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油菜毯状苗移栽的适宜密度,采用田间试验,以甘蓝型油菜品种宁杂1818为材料,研究了毯状苗不同移栽密度对油菜籽粒产量、品质及单株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产量与密度间呈二次抛物线关系,随密度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移栽密度为22.5万株/hm^2时,一穴一株处理(CK)产量最高,为3806.81 kg/hm^2,一穴两株处理(M4)产量略低于CK,二者差异不显著,但M4处理显著高于其它处理。随密度增加,单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减少,而群体角果数增多。单株产量与成熟期和蕾臺-初花期的干物质积累量间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随密度增加,油菜籽粒含油量小幅度增大,蛋白质、硫苷和芥酸含量降低。以最高产量下降1%以内为标准得出适宜的移栽密度范围为22.75万~28.39万株/hm^2,而且生产上油菜毯状苗移栽时可灵活采用一穴两株或一穴一株,简化、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3.
薹肥施用时期和施氮量对毯苗移栽油菜株高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薹肥施用时期和施氮量对毯苗移栽油菜株高和产量的影响,2012—2013年以‘宁杂1818’和‘苏油4号’为材料,在水稻标准硬质育秧盘内培育油菜毯状苗并进行移栽。通过设置不同的薹肥施用时期和施氮量,研究施薹肥施用时期和施氮量对毯苗移栽油菜株高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推迟薹肥施用时期和增加施氮量均可以增加植株高度,但主茎高度变化不大,增加主要在主序轴长度上。增加薹肥施用量可以增加籽粒产量,高氮处理比低氮处理增产8.16%;全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分别增加13.44%和8.65%,千粒重下降4.59%。适当推迟薹肥施用时期籽粒产量增加。薹高50 cm时施肥比0、30 cm时施肥分别增产13.54%、5.01%,全株角果数分别增加11.98%、2.74%,每角粒数分别增加9.76%、6.66%,千粒重下降2.5%、0.89%。  相似文献   
4.
油菜毯苗移栽与直播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毯苗移栽油菜适宜的移栽期及其达到高产栽培标准的最迟移栽时间,指导毯苗移栽 油菜大规模生产。【方法】以甘蓝型油菜品种宁杂 1818 为试材,设置毯苗移栽和直播两种种植方式,每种方式 6 个时期,即不同的移栽期和直播播期:10 月 15 日、20 日、25 日、30 日、11 月 4 日、9 日,研究其产量水平 和经济效益。【结果】毯苗移栽油菜籽粒产量随移栽时期的推迟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 10 月 25 日移栽 的籽粒产量最高、达 3 810.1 kg/hm2;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毯苗移栽油菜主要是通过角果数影响产量,直播油菜 则主要通过每角粒数影响产量;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油菜籽粒产量与移栽期之间呈二次曲线关系,10 月 28 产量 最高。【结论】以最高产量下降 5% 以内为标准得出适宜移栽期范围为 10 月 18 日—11 月 7 日,生产上以 3 000 kg/hm2 为高产的最低标准得出高产栽培的最迟移栽时间为 11 月 16 日。  相似文献   
5.
"苏香粳100"由于成熟期偏迟,抗倒性一般,在江苏省无锡市的种植面积不大。为此,特对"苏香粳100"早熟抗倒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苏香粳100"在无锡市种植,每667 m2产量要达到600 kg,需每667 m2有效穗数在20万穗以上、每穗总粒数在120粒左右、结实率在95%左右、千粒重在28 g以上;同时,搁田达标处理比搁田不达标处理的植株基部第一、第二节间明显粗、短,抗倒性增强;此外,在总施氮量相同的前提下,后期氮肥施用量比例高处理比后期氮肥用量比例低处理的熟期早、产量高、抗倒性好。  相似文献   
6.
研究氮肥对普通油菜(扬油6号)和高油分含量油菜(中双11号、浙油50)产量、品质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扬油6号、中双11号和浙油50等3个品种不同氮肥处理油分含量平均值分别为42.87%、47.37%和48.28%,蛋白质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4.15%、22.71%和21.84%。增施氮肥扬油6号氮素积累量增加幅度高于中双11号和浙油50两个高油品种。扬油6号籽粒蛋白质总量最高,浙油50籽粒油分总量最高。随着氮肥用量增加,不同油菜品种氮肥利用率各指标下降。普通油菜品种扬油6号3个施氮处理氮肥吸收利用率平均值为68.70%,高于两个高油品种中双11号和浙油50(平均值分别为65.06%和60.30%);氮肥农学利用率3个施氮处理平均值也是扬油6号最高,为8.97 kg/kg;而氮肥生理利用率两个高油品种中双11号和浙油50(平均值分别为13.03、13.84 kg/kg)高于扬油6号(平均值为12.91 kg/kg);氮肥偏生产力3个品种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