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2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豆生育期降水量与油分含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采用27个大豆品种,结合大豆生育期每月降水量,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降水量对大豆籽粒油分含量的影响和不同类型品种油分含量与降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除8月份外,大豆品种油分含量与生育期各月份降水量都达到5%显著水平以上的负相关.6月份和7月份的降水对大豆油分含量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7月份降水对高油大豆品种油分...  相似文献   
2.
大豆转化体系的优化和Dof4基因转入大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优化了包括种子消毒方法、生长调节剂用量和抗生素种类在内的影响农杆菌介导大豆子叶节遗传转化效率的多个因素,并将Dof 4基因转入绥农14中.结果表明:氯气熏蒸消毒方法对大豆伤害小,子叶节丛生芽分化率高;菌液侵染时间和共培养时间控制直接影响长菌和丛生芽状态.芽诱导培养阶段,当6-BA 浓度为1.6 mg·L-1,IBA浓度为0.1 mg·L-1,分化率较高,畸形率和愈伤状况都较轻.最优的抗生素组合为头孢噻肟钠(Cefotaxime Sodium)200 mg·mL-1 加羧苄青霉素(Carbenicillin) 250 mg·mL-1.  相似文献   
3.
4.
大豆生育期内降水量对大豆产量和品质形成起至关重要作用,研究探讨大豆生育期降水量对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生态效应的影响,对提高大豆产量、改善大豆品质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5、6、7和9月份的降水量对大豆蛋白质含量形成起重要作用.不同品质类型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与7月份降水量均呈正相关,以高油类型品种表现更为明显.针对研究结果,在大豆生育期,采取适当栽培技术与措施,及时改变与改善大豆生育期的供水情况,对提高黑龙江主产区大豆蛋白品质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长江流域片国家区域试验的45份大豆品种为材料,选择分布在大豆基因组8个连锁群的13对SSR标记进行分子ID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利用Satt138、Satt514、Satt231、Satt380、Satt442和Satt369这6对引物可以将45个参试大豆品种区分开,并获得唯一的分子ID;参试大豆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1.00,平均相似系数为0.442 4,结果说明长江流域片国家区试大豆品种间遗传同源性较小,差异性较大。  相似文献   
6.
大豆的多数农艺性状均为重要的数量性状,对大豆的数量性状进行基因定位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以美国半矮秆大豆品种Charleston为母本,东北农业大学高蛋白大豆品系东农594为父本及其F2:14代重组自交系的154个株系为试验材料.164个SSR引物经亲本筛选后用于群体扩增,并构建遗传图谱.对亲本间表现多态的8个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及QTL分析.结果表明,9个农艺性状共检出25个QTLs,每个性状的QTLs检出个数1~10个不等,平均每个性状检测出3.1个.与国内外对应农艺性状QTL检测结果相比,多个性状的QTL位点均一致,说明QT检测准确率较高,可以进一步用于分子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7.
不同基因型大豆植株氮素积累变化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大豆品种间氮素积累及运转规律,以东农42、黑农35、垦丰9号、东农46和秣食豆为材料,研究不同基因型大豆氮素积累分配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叶片和茎秆氮素含量呈降—升—降的变化趋势;荚皮氮素含量呈下降趋势;籽粒氮素含量呈上升趋势。各营养器官氮素含量表现为荚皮叶片茎秆。不同基因型大豆叶片和茎秆氮素积累量变化动态基本一致,呈单峰曲线。荚皮中氮素积累量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籽粒氮素积累量呈持续增长趋势。成熟时全株氮素含量表现为秣食豆黑农35东农42东农46垦丰9号。高蛋白品种的营养体氮素积累峰值、氮素运转量及运转效率显著高于蛋白质含量低的品种,但氮收获指数相差很小。不同器官的氮素运转量和运转效率对籽粒的贡献率均表现为叶片茎秆荚皮。  相似文献   
8.
不同基因型大豆植株酰脲含量的动态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片和茎秆的酰脲含量除秣食豆外均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趋势。秣食豆叶片的酰脲含量呈现为“M”型曲线的变化趋势。秣食豆茎秆的酰脲含量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荚皮酰脲含量东农42呈低-高-低变化,其他品种呈现为下降趋势。同一生育时期高蛋白品种东农42和黑农35各个时期酰脲含量都要高于高油品种东农46和垦丰9。同一生育时期营养器官之间的酰脲含量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大豆不同器官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规律,以垦丰9号、东农46、东农42、黑农35和秣食豆5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基因型大豆叶片、茎秆及籽粒的可溶性糖积累及糖氮比变化规律,并对可溶性糖与全氮含量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大豆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呈双峰曲线。东农46和垦丰9号茎秆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趋势呈双峰曲线,东农42和黑农35呈单峰曲线;秣食豆表现为升-降-升的趋势。不同品种大豆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呈单峰曲线。不同基因型大豆叶片糖氮比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呈升-降-升的趋势。东农46和垦丰9号茎秆糖氮比值变化趋势呈单峰曲线;东农42和黑农35茎秆糖氮比值呈双峰曲线;秣食豆茎秆糖氮比值变化趋势呈升-降-升的趋势。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与全氮含量除R6期外均达到显著水平。茎秆中可溶性糖与全氮含量在R2期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不同基因型大豆GS活性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大豆叶片GS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双峰曲线。野生大豆茎秆和根系GS活性变化呈单峰曲线,其它品种呈双峰曲线。野生大豆荚皮GS活性呈持续下降的趋势,其它品种先上升后下降。除根瘤外其它器官GS活性野生大豆明显低于栽培大豆。不同器官GS活性比较顺序为:叶片〉根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