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2篇
  202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2008年11月上旬,受印度有关方面邀请,对印度棉花栽培进行了短期考察。对其棉花栽培有了初步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3.
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玉米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糊粉层细胞蛋白体有明显的结构变化。本实验所采用两个品种的蛋白体消融方式不同。高赖氨酸玉米中,蛋白体的消融以多点式进行,而在普通玉米中,表现为蛋白基质均一的撤退,并伴有蛋白体膜和球状亚单位膜的较早消失。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测定了我国12个高粱品种的含氰势(HCN-P)及幼苗生长过程中含氰势(HCN-P)的变化,并研究了种子蛋白及酪氨酸含量与含氰势(HCN-P)的关系。结果表明,高粱的含氰势以4天幼苗为最高。种子中蛋白质和酪氨酸含量与含氰势有正相关关系,种于中蛋白质及酪氨酸含量增加,幼苗中具有较高的 HCN-P 值。高含氰势品种种子蛋白和酪氨酸的增加,主要是由于醇溶谷蛋白含量的增加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刘建卫 《北京农业》2008,(32):11-12
<正>笔者将以创世纪转基因技术有限公司为例,从创世纪公司的发展历程、棉花种业面临的新挑战、为什么开拓国际市场、如何开拓国际市场4个方面来谈谈对中国种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种子萌发过程中贮藏蛋白的动员,重点论述蛋白体、贮藏蛋白及蛋白水解酶等三部分,包括它们在亚细胞结构中的定位,萌发过程中相应的变化及代谢的调控。本文并对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及进展作了一些评述。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目前对植物体内生氰糖苷的研究和进展作了简要的回顾,主要讨论了生氰现象和氢氰酸(HCN)的释放、生氰糖苷的化学性质及在植物中的分布、生氰的遗传学机制、生氰糖苷的生物合成及代谢转化、以及氢氰酸对人和牲畜的毒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新的外植体建立棉花高效转化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利用陆地棉 (Gossypium hirsutum cv.Cok-er3 1 2和 G.hirsutum.晋棉 7号 ,冀合 3 2 1 ) 8~1 2 d无菌苗侧根 1 0 mm切段作为新的外植体与农杆菌 L BA440 4 p BK9(3 5 s∶∶ LUC∶∶ Nos)共培养将外源基因导入棉花 ,成功的获得转基因工程植株 ,提高了愈伤组织和转基因工程植株的转化效率。 p BK9质粒上携带的萤光素酶基因 [Lucif-erous(lux) ]为报告基因 (reporter gene) ,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 (npt II)为选择标记基因 (markergene) ,经选择获得的转基因工程植株通过 VedioImage System进行整株活体萤光素酶基因 (lux)活性表达检测 ,获得 To 代和 T1代萤光素酶基因(lux)阳性表达植株。进行 DNA分子杂交 (South-ern blot)分析 ,证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棉花基因组中。转基因工程植株萤光素酶基因 (lux)和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 (npt II)在自交后代中得到保持 ,外源基因呈核基因单一位点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9.
2008年11月上旬受印度有关方面邀请,笔者一行对印度棉花栽培进行了短期考察,对其棉花栽培有了初步了解和认识。 1印度的棉区和2008年印度棉花生产情况 印度植棉的自然条件优越。地处低纬度,北回归线穿过领土中部,南迎印度洋,北部有喜马拉雅山脉的屏障作用,因而大部分地区属典型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比世界上同纬度的其他地区高出3℃~5℃,大部分均在24℃-27℃之间,全国约有3/4地区的绝对最低温度从不低于0℃。  相似文献   
10.
刘建卫  吴显荣 《作物学报》1986,12(2):143-144
<正> 本文应用双光束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测定了高粱和苏丹草的含氰势(HCN-P)。结果表明,高粱和苏丹草的种子不含氰或含氰极低,生长4天的幼苗含氰势最高。经分析我国118个高粱和苏丹草的含氰势,发现大部分品种的含氰势都在1000ppm 以上,最低的是忻粱80号品种(672ppm),最高的是原新一号 A 品种(1967ppm)。甜高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