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匡艺  李廷轩  余海英 《草业学报》2011,20(6):93-100
采用盆栽试验,以氮高效小黑麦基因型(PI429186)和氮低效小黑麦基因型(CIxt74)为材料,设置4个氮素水平0,0.25,0.50,和1.00 g N/盆,探讨氮素供应对不同氮效率小黑麦各生育期 (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和最佳刈割时期-抽穗期) 植株地上部生物量、叶片保护性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 在同一生育期同一供氮条件下,氮高效小黑麦基因型地上部生物量显著高于氮低效基因型。在同一生育期,小黑麦地上部生物量随供氮量的增加而增大,氮高效小黑麦基因型增加幅度大于氮低效基因型。2)氮高效小黑麦基因型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xo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随生育期表现出在同一供氮条件下强于氮低效基因型的趋势,而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显著低于氮低效基因型小黑麦。3)相关分析表明,小黑麦地上部生物量与SOD、POD、CAT活性的相关性因生育期不同其相关程度不一;地上部生物量与MDA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这表明氮高效小黑麦基因型叶片保护酶在各生育期通过协同作用,共同起到阻止高浓度氧积累和膜脂过氧化,提高其光合性能,达到增产目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内江市主要农作物秸秆产生量、可收集量和综合利用成效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全市秸秆综合利用面临的形势与问题,提出提高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的思路与建议。为内江市开展蓝天保卫行动,从源头上解决秸秆焚烧对大气环境造成的影响,改善人居环境、推动环境空气质量达标,为建设"幸福美丽内江"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氮肥用量对小黑麦生物量和氮素积累特性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以氮高效利用型小黑麦品种PI429186和氮低效利用型小黑麦品种CIxt74为材料,对不同施氮量下小黑麦各生育期干物质生产和氮素积累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黑麦各生育期的生物量均随供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同一生育期同一供氮条件下,PI429186的生物量显著高于CIxt74。小黑麦根、茎、叶的氮素积累量及氮素阶段性积累量随供氮量的增加而增大。PI429186根、茎、叶的氮素积累量和氮素阶段性积累量均高于在同一生育期同一供氮条件下的CIxt74。因此,为提高牧草产量,宜推广使用氮高效利用型小黑麦,且在氮肥施用方式上宜采用基肥加追肥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采用盆栽试验,以31份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小黑麦品种为材料,设低氮和正常供氮2个氮素水平,探讨小黑麦子粒中铁、锰、铜、锌含量对氮素反应的品种差异及其类型。结果表明: 1)不同供氮条件下,小黑麦子粒中铁、锌含量以正常供氮显著高于低氮条件,锰、铜含量在两个供氮条件下差异不显著;相同供氮条件下,小黑麦子粒中铁、锰、铜、锌含量存在显著的品种差异,变异系数为15.07 %~38.69 %。2) 铁、锰、铜、锌含量对氮素供应的敏感性存在差异,以各小黑麦品种子粒微量元素含量对氮素响应的敏感程度,可将其分为钝感型、中间型和敏感型3种类型。3)相关分析表明,铁、锰含量与粒重相关性不显著,铜、锌含量与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5、0.44);铁、锰、铜、锌含量与子粒中含氮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4、0.55、0.47、0.71)。这些结果可为小黑麦营养品质有利基因的发掘和运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盆栽试验,以31份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小黑麦品种为材料,设置低氮和正常供氮2个氮素水平,探讨小黑麦最佳刈割时期——抽穗期时植株体内铁、锰、铜、锌含量对氮素反应的品种差异及其类型。结果表明,1)不同供氮条件下,小黑麦植株中铁、锰、铜、锌含量以正常供氮条件显著高于低氮条件;相同供氮条件下小黑麦植株中的铁、锰、铜、锌含量存在显著的品种差异,变异系数为14.16%~32.75%;同时各微量元素的含量受供氮水平和氮素水平与品种的互作效应的影响。2)铁、锰、铜、锌含量对氮素反应的敏感性存在差异,以各小黑麦品种的微量元素含量对氮素响应的敏感程度,可将其分为钝感型、中间型和敏感型3种类型。3)相关分析表明,铁含量与地上部生物量相关性不显著,锰、铜、锌含量与植株地上部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6,0.43和0.44)。因此,可通过品种与环境的双重调节,实现高产、富含矿质元素的小黑麦饲草种植。  相似文献   
6.
小黑麦氮利用效率基因型差异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小黑麦氮高效基因型育种提供依据,以31个代表不同遗传背景的小黑麦品种为对象,采用盆栽试验,设低氮和正常供氮2个处理,对小黑麦在分蘖期、拔节期和最佳刈割时期抽穗期的氮素利用效率和相关性状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黑麦的氮素利用效率在低氮和正常供氮条件下都有较大的基因型差异,并在抽穗期时变异系数达到最大(低氮条件下CV为19.07 %,正常供氮为19.50 %)。根据小黑麦在两供氮条件下不同生育期的氮素利用效率可将小黑麦分为3个类型:氮高效利用基因型,氮低效利用基因型和中间类型,并由此确定氮高效利用基因型为:CIxt82、PI429186和PI429228,氮低效利用基因型为:CIxt74、CIxt75、CIxt76、PI428955、PI587238和PI587241。小黑麦株高与地上部生物量在两供氮条件下各生育期表现出氮高效利用基因型高于氮低效利用基因型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小黑麦株高和地上部生物量与氮素利用效率呈现较强的正相关性。因此,这两个植株性状可作为小黑麦氮高效利用基因型评价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