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2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影响鄂棉22油后移栽棉花产量形成的密度、施纯氮量、化控量(喷DPC)及打顶时期等四项关键性的栽培措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鄂棉22油后移栽高产高效的综合栽培措施为:密度2.7万~3.75万株·hm-2,施纯氮225~300kg·hm-2,喷DPC不超过90g·hm-2,8月7日至8月15日打顶。  相似文献   
2.
采用五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影响冈杂棉8号F1产量形成的密度、施纯氮量(N)、施纯磷量(P2O5)、施纯钾量(K2O)和喷DPC量等栽培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纯氯量和喷DPC量是影响冈杂棉8号F1产量的主要栽培因素,其经济效益不仅受主要栽培因素对产量效应作用的影响,而且受栽培因素的价格因素的影响.因此,冈杂棉8号F1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以每公顷密度2.7万-3.0万株、施纯氮量337.5-412.5 kg·hm-2、施纯磷量90.0-120.0 kg·hm-2 、施纯钾量225.0~300.0 kg·hm-2、喷DPC量不超过45 g·hm-2为宜.  相似文献   
3.
新形势下湖北棉花育种方向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棉花育种水平较高,基本能满足湖北省作为植棉大省的需要。随着抗虫杂交棉的大面积应用,给棉花育种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在分析近年来湖北省育成棉花品种情况、育种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湖北棉花育种发展方向,认为今后应加强常规棉选育、加强育种方法创新和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相似文献   
4.
采用五因素四水平正交设计,研究不同水平的各种栽培因素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纯N和DPC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冈杂棉8号在高产高效栽培时,建议每公顷种植密度为2.7万~3.0万株,施纯N337.5-412.5kg,纯P2O5 90.0-120.0kg,纯K2O2 25.0-300.0kg,喷施缩节胺(DPC)45g为宜。  相似文献   
5.
鄂杂棉12F1(原代号20-9)是湖北省黄冈市农科所选育的高产优质抗病杂交棉新品种。2003-2004年通过湖北省杂交棉区域试验,2005年3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鄂杂棉12植株高大,松散塔形,茎秆粗壮,叶中等大,色较淡。全生育期长势强,后劲足,不早衰。1.1丰产性。2003-2004年湖北省杂交棉区试,两年平均每公顷子棉产量3617.1kg,皮棉产量1540.2kg,分别比对照鄂杂棉1号增产7.12%和10.78%。其中2003年每公顷子棉产量3540.6kg,皮棉产量1469.85kg,均居第1位,分别比对照鄂杂棉1号增产7.3%和9.9%,皮棉产量较对照及参试品种增产均达…  相似文献   
6.
棉花增密降肥对产量、主要农艺性状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增密降肥试验与传统种植方式的效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增加种植密度,适当减少肥料投入,节本增效明显。试验较对照节约成本912.00~2736.00元·hm2,增效1200~6800元·hm-2。以密度4.05万株·hm、施肥量180kg·hm-2处理的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7.
鄂棉18(原系号98—38)是以皖73—10为母本、沙湖49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1993年2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  相似文献   
8.
3种除草剂对棉田杂草的防效及对棉花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3种不同除草剂不同用量对棉花影响,发现3种不同类型的除草剂对棉花性状均有危害,建议适时适量安全使用除草剂,降低除草剂对棉花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棉花花芽分化剂艾氟迪(AFD)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研制的棉花生长调节剂[1,2],其原理是通过在棉花生长旺盛时期,调节植株体内内源激素的构成比例,以促进棉花花芽分化、提高成铃率、减少脱落,从而增加产量.作者于2010年在湖北省黄冈市农业科学院梅家墩试验农场进行艾氟迪(AFD)与缩节安(DPC)在棉花上应用对比试验,以研究艾氟迪对棉花产量和农性状的影响,为艾氟迪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及鄂东地区的棉花高产创建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根据湖北省和长江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资料 ,分析了鄂棉 18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和产量构成四要素中各要素对产量贡献的大小 ,及其产量构成要素中株铃、铃重和衣分的变异性、适应性 ,提出了鄂棉18高产栽培应在合理密植的基础上 ,以力争株铃数并兼顾铃重和衣分为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