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在机插条件下长江下游不同生态区各类型优质晚稻产量、生长特性和温光利用的差异,为选择适宜在该地区作为双季种植的优质晚稻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6年和2017年筛选适合长江下游机插的双季优质晚稻为材料(常规籼稻、杂交籼稻、常规粳稻和常优杂粳共20个品种),比较在机插条件下浙江富阳(30.05°N, 119.95°E,海拔17.9 m)与安徽庐江(31.15ºN, 117.16ºE,海拔14 m)两个生态区在产量、生育期、干物质积累以及温光利用方面的差异。【结果】各类型晚稻产量高纬度试点均高于低纬度试验点。与浙江富阳点相比,安徽庐江点种植的常规籼稻、杂交籼稻、常规粳稻、常优杂粳稻产量分别高11.1%、12.9%、6.6%和12.4%。同一试点种植时,常优杂粳产量最高,常规籼稻最低。高纬度点种植时,生育期延长,干物质积累量增加。高纬度点生育期延长杂交籼稻最长(10.4 d),干物质积累量高纬度点增幅常规粳稻最大(齐穗期和成熟期分别增加11.93%和9.44%)。同一试点种植时,干物质积累量杂交稻大于常规稻。籼稻灌浆期和全生育期累积的有效积温两个纬度点差异不明显,但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及其利用率均是高纬度点显著高;粳稻灌浆期和全生育期累积的有效积温高纬度点明显较低,累积日照时数高纬度点变化不明显,而累积太阳辐射则显著增加;温光资源利用率的变化趋势与此一致;同一试点种植时,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以及温光资源利用率均是粳稻大于籼稻。【结论】晚籼稻在安徽庐江点种植时能充分利用温光资源从而提高产量,晚粳稻对温光资源利用率差异不明显,安徽庐江点产量增加的原因是生育期延长和干物质增加。  相似文献   
2.
分析白湖麦茬机插稻田鸭舌草逐年加重发生的原因,阐述了防除鸭舌草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白湖农场为实例,对农业技术服务于农业规模经营的几点做法及存在问题和发展思路进行阐述:根据自身特点,采取六统一的模式,构建完整的农业技术服务网络和体系;强化对重大病虫害实行统防统治;重视农业技术攻关及成果转化,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技术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施用硅肥对水稻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大田示范对比试验设计,研究硅肥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施用硅肥具有促进分蘖及提高成穗率、增强植株的抗倒能力、提高对病害的抵抗力、提高群体质量、增强光合作用、促进干物质积累、增加有效穗数及穗粒数、提高千粒重等作用,从而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5.
沿江地区小麦品种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筛选出适宜在白湖地区种植的产量高、性状优、抗性好的小麦品种,在沿江地区进行了小麦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实际产量最高的品种是扬麦19,其次是宁麦13和宁麦518,实际产量最低的品种是南农0686,再次是扬麦13和宁麦17;有效穗数最多的品种是生选6号,其次是扬麦19、宁麦518和白农0902;千粒重最重的品种是宁麦17,其次是宁麦16和宁麦518;平均每穗总粒数最多的品种是宁麦17,其次是南农0686和扬麦19。因此,适宜在白湖地区生产的小麦品种主要是扬麦19、宁麦13和宁麦518。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水稻机插秧不能早发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以促进水稻机插的旱发。  相似文献   
7.
2013年白湖水稻高温热害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13年白湖水稻高温热害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抽穗后遇高温空壳率较正常年份高10~20个百分点;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遇高温空壳率较正常年份高5~10个百分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遇高温受热害程度有差异,受害程度依次为粳杂>粳糯>籼杂>籼稻;高温影响水稻的抽穗期,且导致千粒重普遍下降。  相似文献   
8.
基质工厂化育秧优势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营养土育秧存在的问题,分析对比营养土育秧与基质育秧的优缺点,对白湖农场推广基质工厂化育秧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白湖农场推广基质化育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稻(机插)—麦连作种植条件下不同播期对水稻生育进程、个体/群体发展形态生理关键指标、光温资源匹配利用等的影响及其变化特点进行研究,构成稻麦周年高产及其资源高效利用同步模式,为稻麦两熟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白湖稻区武运粳24高产栽培,最佳播期在5月15—20日,机插秧行株距30 cm×14 cm,基本苗70.5万~94.5万株/hm~2,一般栽后20 d要根据群体动态调查结果及时进行搁田,高峰苗控制在450万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10.
杂交中籼稻钵苗机插群体特征及产量形成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杂交中籼稻钵苗机插的群体特征及产量形成特点,加快杂交中籼稻机插栽培技术的发展,以大穗型品种广两优1128、Y两优900和穗粒兼顾型品种徽两优6号、徽两优996为试材,设置钵苗机插与毯苗机插2种栽插方式进行大田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与毯苗机插相比,杂交中籼稻钵苗机插方式秧苗茎基宽、百株干重、发根力显著增加,秧苗素质提高;分蘖早生快发、群体茎蘖消长平稳,成穗率提高5.11%;中后期LAI与光能利用率高,干物质积累能力强,其中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提高7.17%。钵苗机插产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毯苗机插,其中大穗型品种增产9.52%~10.78%,穗粒兼顾型品种增产5.03%~5.86%,群体颖花量的增加是增产的主要原因。因此,杂交中籼稻钵苗机插群体质量优良,产量形成优势显著,穗大粒多,而大穗型品种更适宜于钵苗机插,增产优势更明显。研究结果为机插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