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9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辽宁省水稻纹枯病菌菌丝融合群鉴定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辽宁省水稻主产区17个县(市)采集水稻纹枯病标样,分离获得茄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菌株73株.核相测定结果为多核丝核菌71株,双核丝核菌2株.对71株多核丝核菌,应用14个国际标准菌株进行菌丝融合群测定,结果表明:供试71株多核丝核菌,67株分属于3个菌丝融合群:即AG1-IA、AG4-HG Ⅰ和AG4-HGⅡ,相应菌株数分别为57,6,4,出现频率依次为85.07%、8.96%和5.97%.其余4株与所有标准菌株均不融合.  相似文献   
2.
3.
1991—1992年进行了不同培养基培养效果比较、不同鉴定方法效果比较,单一菌株与混合菌株接种效果比较及抗性分级标准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适宜恶苗病菌培养的培养基及水稻芽期用混合菌株浸菌接种的鉴定方法,以及抗性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4.
5.
龙粳19(原代号龙选99-196)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于1995年以优质品种富士光为母本,早熟、耐寒、抗病品种龙粳2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1996~1999年田间种植系谱法选育而成,2000~2001年所内进行产量鉴定,2002年参加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早熟组预备试验,2003~2004年参加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早熟组区域试验,2005~2006年参加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早熟组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6.
早熟优质多抗粳稻新品系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详细地介绍了新育成的两个优质、多抗新种质龙选9782和龙选9788。这两个新品系的育成为北方水稻育种提供了重要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7.
在"八五"国家水稻育种攻关研究项目取得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花培技术,育成了北方早粳新品种龙粳10号。该品种是集早熟、优质于一身的优异种质。已被北方稻区的黑龙江、内蒙、吉林等省(区)在生产上直接利用或作为育种亲本间接利用。  相似文献   
8.
郑镐燮  吕彬 《世界农业》1992,(10):36-36
日本近年来水稻恶苗病发生日趋严重,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发生了苯菌灵的抗性菌。 一、苯菌灵抗性菌的发生现状 日本关东、东北地方以东、以北是苯菌灵抗性菌发生较多的地带。自1980年在岩手、滋贺发现苯菌灵抗性菌以来,开展了全国性普查,到1986年,除恶苗病发生少的9个县外,其余38个县均进行了调查。鉴定结果,除5个县报告没有抗性菌外,33个县都  相似文献   
9.
吕彬 《世界农业》1993,(8):25-25
日本总国土面积的82.5%为山地和丘陵,耕地仅占14.8%,其中一半以上为水田,平均每人占有耕地不足0.5ha。水稻是日本维持生计的作物,低温冷害严重危胁日本水稻生产的发展。从日本稻作历史来看,许多歉收年都是因冷害造成的。据统计,最近20年间(1971—1990)被害率超过5%的冷害年有5年(1971、1976、1980、1981、1988),其中1976、1980及1988年发生冷害面积均超过100万ha。仅1980年,因遭受罕见冷  相似文献   
10.
生态效率评价方法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国外在产品、企业等不同层面成功开展生态效率的实践,考虑在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将生态效率同产品的生态设计及系统开发等融合起来,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内的应用则相对滞后,主要集中在工业园区的建立、城市及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等方面。通过对比研究国内外应用现状,指出未来研究中有效整合生态效率与生态足迹、生态服务的理念,推动其在我国企业及产品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