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1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甜菜黑斑病     
吕振远 《植物保护》1990,16(4):26-26
甜菜黑斑病在黑龙江甜菜产区普遍发生,为害程度日趋严重,1988年调查个别地块发病率达30%以上。其危害不亚于甜菜褐斑病,该病多发生在甜菜生长繁茂期(7、8月),抗病力差的老龄叶片上,严重时也侵染中龄叶片。初期形成的病斑与褐斑病相似,二者混合发生时,更难区分。病斑边缘清晰有时可见轮纹,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在3—8毫米。后期病斑变薄,一般不破裂、不腐烂。老  相似文献   
2.
灭病威征询暨订货会于1987年5月14—15日由广州市珠江电化厂主持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广东省及其省内重点县农业部门的植保公司、植保站等单位,并邀请了北京、湖南、湖北、福建和黑龙江等8个省、市植保公司、植保站、黑龙江省哈尔滨制糖厂、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制糖厂、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等175个单位,225名代表。  相似文献   
3.
一甜菜心叶黑枯病是我国甜菜产区出现的一种新病害,国内未曾记述,国外日本中田党五郎曾报导在朝鲜有甜菜心叶黑枯病[1],虽与本病同名,但病原菌各异,为毛盘孢属的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omnivornmde.)。日本青柳寅雄曾报导日本群马县甜菜叶腐病大量发生[2]、细川定治[3]及《莱病害虫·障害图鉴》均记载有甜菜叶腐病的发生[4]。尽管病原菌与本病相同,为薄膜革菌属的(Pellicularia filamentosa.  相似文献   
4.
1983年8月22日至9月22日轻工部甜菜糖业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吉林省甜菜糖业研究所组成甜菜根病考察组,考察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43、145、146团、石河子农科所甜菜试验站,山西省应县,吉林省怀德、榆树县,共二十余个生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吉林两省甜菜的主要病害除了根腐病、褐斑病、立枯病外,近年来,在7、8月间甜菜生长繁茂期,发现了由交链孢属Alternaria引致的几种叶部病害。这几种病害发生较普遍,为害也较严重,且有逐渐扩展蔓延的趋势,引起我们十分关注,并对此作了一些初步观察,兹将几种叶病症状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1986年9月23日和9月27日分别在辽宁省台安县、黑龙江省安达市召开了各为期两天的灭病威防治甜菜褐斑病现场评议会。这次会议系在广州市珠江电化厂诚肯资助和安达市、台安糖厂大力支持下,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主持召开的。参加会议的有辽宁、黑龙江、广东三省区的轻工、农业行政部门,有关市县的科委、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科研单位、糖厂、化工厂、甜菜管理站等27个单位42名代表。代表们听取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植保室助理研究员李雪兰同志的“灭病威在甜菜上应用效果”报告,参观了试验现场,最后由甜菜究研所植保室主任刘杰贤同志做了总结发言。代表们对试验示范效果进行认真的、实事求是的评议,并交流了本地区  相似文献   
7.
灭病威现场会暨鉴定会于1987年8月21~22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召开,会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主持。参加会议代表来自全国7个省区的甜菜科研、轻工业厅、食品工业公司、糖厂、国营农场、农垦系统、试验和防治示范点等17个单位,55名代表。有关方面的领导也出席了会议并讲了话。  相似文献   
8.
三十烷醇防治甜菜根腐病及增产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十烷醇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激素。国外应用三十烷醇对蕃茄、黄瓜、莴苣、花椰菜、小麦等均获得了增产效果,并着手活性机理及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我国1977年开始,对水稻、花生、甘薯、大豆、玉米、大白菜、茄、萝卜等用三十烷醇作了生物鉴定工作,取得了早熟丰产的效果,是一种很有希望的新型内源植物调节剂,引起国内外植物生理学家和植物病理学家的重视。据国外报导,三十烷醇除了起到植物生长调节作用外,还对黄瓜猝倒病、白粉病等蔬菜病害也有一定抗病作用。为探求防治甜菜根腐病的新途径,于1980、1981年,应用三十烷醇处理甜菜种子和植株,试图提高甜菜体内抗  相似文献   
9.
10.
甜菜维管束根病在黑龙江、吉林等省发生较普遍,为害较重,一般可使产量损失10-20%,含糖率降低0.5—3度,有时造成绝产。该病主要症状为块根主、侧根根端产生褐色病变,中心维管束或维管束环呈褐—浅渴—深褐色,主根居多而早,侧根较少且晚,主根维管束褐变长度可达根长之一半以上,后期根组织木栓质化或木质化,甚至腐烂;地上部症状不十分明显,病株生育不良或叶片黄绿,有时表现叶丛矮小等。该病在黑、吉两省的正常年份于7月中旬始见病株,7月下旬至8月上旬发生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