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4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1991~2001年黑龙江省渔业的各投入要素边际产出效率和同期渔业经济增长周期波动的实证考察,把握要素效率和要素与产值增长的一般趋势,并以此采用数学模型等方法对要素边际产出效率进行分析,发现各要素特征,从而分析各要素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程度,定量渔业科技贡献率。同时,探讨影响黑龙江省渔业科技贡献率提高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湖鲱幼鱼的摄食、生长及其它生理功能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鲱(Coregonus artedii Lesueur)为鲑科、白鲑属。冷水鱼。广泛分布于北美洲高寒地区的江河湖泊中,是北美主要经济鱼类之一。该鱼食物链短(典型的浮游生物食性),生长快,肉质好,是寒冷地区大中水面增殖的理想品种。1997年3月从加拿大Sask省移植湖鲱的发眼卵,进行室内孵化、培育和大水面投放的初步试验,并对孵化的幼鱼的一些生理功能进行了认真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哲罗鱼[Huchotaimen(Pallas)]又称太门哲罗鱼,属鲑形目、鲑科、哲罗鱼属,是我国大型的土著名贵冷水性鱼类。哲罗鱼具有生长速度快、易驯化等优良特性,是较好的冷水性鱼类养殖品种。2008年,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引进哲罗鱼苗进行人工养殖,并对其患有的小瓜虫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我省,鲟鳇鱼泛指黑龙江流域(主要以黑龙江干流为主)的施氏鲟、达氏鳇和两者的自然杂交种。鲟鳇鱼类是淡水鱼类中个体最大、寿命最长的鱼类,为地球上现存最古老的脊椎动物类群,被认为是水中“活化石”,具有重要的考古科研价值。作为黑龙江水系特有的施氏鲟和达氏鳇,  相似文献   
5.
一、材料与方法 1、池塘与养殖配套设施试验池塘面积6亩,长方形,东西走向,水深1.5—2.0米,池底平坦,淤泥少;水源为地下井水,水质清新无污染,符合水产养殖用水标准;配备增氧机1部,功率为3千瓦。2、苗种来源杂交鲟苗种从北京市某渔场购进,体质健壮,活力强,体表无损伤;套养的匙吻鲟鱼种,体长10厘米,从湖北某渔场购进,白鲢从当地购进。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茶文化的元素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经济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茶文化,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更具有许多新的生机。在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之中,茶文化元素的应用及理论分析随处可见,无论是视觉传达设计多元发展的需求,还是时代发展中茶文化元素的发展,都是把茶文化元素和视觉传达设计相结合的体现。所以,茶文化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和理论分析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7.
8.
通过增殖放流来增殖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和鱼类资源,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和推广。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增殖放流鲟鳇鱼对于增殖保护黑龙江鲟鳇鱼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推进我省鲟鳇鱼增殖放流工作的全面发展,本文从我省实际出发,就如何提高我省鲟鳇鱼增殖放流水平和效果,提出几点粗浅建议:  相似文献   
9.
吕晓冬 《福建茶叶》2016,(3):225-226
茶文化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历经几千年已形成融合我国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文化之一。随着我国加大文化领域建设事业力度,茶文化已经初步形成产业化发展的趋势,茶叶的包装设计也越来越为各界所重视。在茶叶包装设计中,不仅体现了现代包装设计手段,同时也有效的融入了茶文化的精髓,对提升茶叶包装设计质量,提高茶叶的对外形象,及推动茶文化产业未来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等,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将就茶文化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有效应用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当前的茶叶包装设计过度对茶文化产业的不利影响,最后提出应对茶叶包装设计过度对茶文化产业不利影响的有效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列举了鲟鳇鱼及其产品的经济价值,阐明了其保护等级,对黑龙江省鲟鳇鱼的自然资源及人工养殖情况的历史阶段变化作了详细的介绍,对当前的开发利用及资源保护情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指明了在当前鲟鳇鱼开发利用及资源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