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1篇
  199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根据用地和养地相结合的原则,继承和改革的精神,吸取固有耕作制杯、扣交替、轮施底粪的经验,并从当前农村人力,畜力和机械化耕作程度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本地区十春九旱的气候特点,以抗旱保墒,全苗、壮苗主攻方向,运用综合技术措施以期建立稳产、高产耕作制为目的而进行试验。在过去调查、试验研究的基础上,从1961年开始在东北农学院试验站设计了松花江地区耕作制度的试验。1961—1962年主要六区轮作的基础上匀地,1963年正式进行了新旧耕法对比调查研究。(如表1)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秣食豆与其它类型大豆间杂种后代的育种效果及遗传潜势。结果表明,含有秣食豆血缘的组合,植株高大繁茂,粒茎比小,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多,但百粒重小。含有秣食豆种质的类型间组合,内在遗传潜势最大。秣食豆种质向栽培大豆渗入,能显著增加杂交后代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提高主要产量性状的选择潜力。只要亲本选配得当,株高和百粒重等性状在F_2即可出现栽培大豆类型。含有秣食豆血缘的组合可用于选育纳豆等特用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一)本省中部和西部干旱地区,秋收后在整个漫长的冬季直至来春播种时期(10—5月)雨量极少(85—140mm),不及全年降水量的三分之一,加之,春季气温日增,春风转剧,耕地土壤水分蒸发显著,地表干土层即迅速加厚,有时竟达15mm 左右。如耕作技术不当或错过农时,土壤墒情,即有稍纵即逝之虞,严重影响适期播种。有时即或播下种子,也常常导致保苗率低或苗期生育不良,严重时须进行毁种。年来造成了极大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