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草酸法筛选油菜抗菌核病材料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作者研究了影响油菜对毒素草酸抗性的一些因素以及运用毒素草酸法筛选抗力核病材料的效果,结果表明,油菜苗期用草酸浸根后,苗病害严重分别随温度,草酸浓度和草酸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大,随湿度,苗龄的增大而减小,在用草酸法鉴定品种的抗性时,草酸浓度10~15mmol/L温度18~28℃,相对湿度80%~90%和自然光照对2~5片真叶期苗适合。用草酸浸根和浸叶法筛选油菜抗病材料的效果明显,用草酸浸叶筛选的8个品  相似文献   
2.
水稻白叶枯病诱导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5个非亲和性和2个亲和性的稻白叶枯菌菌株、15种化学诱导物、9个水稻品种进行了水稻白叶枯病诱导抗性的研究.非亲和性菌株75-1,75-1-49和78-3对亲和性菌株76-25-17有较好的抗性诱导效果.在8个不同品种分蘖期用75-1接种5d 以后再以76-25-17接种,对后者的局部抗性和系统抗性诱导效果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仅密阳46和74-105有较明显的系统抗性相对诱导效果,分别为21.51%和17.93%,而所有品种都有很好的局部抗性相对诱导效果,除杭18为24.98%外,其余7个品种均在43.06%~56.03%之间.金刚30和窄叶青8号,经75-1和78-3诱导接种的叶片以及诱导接种后再经76-25-17挑战接种的叶片提取液对76-25-17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5种化学诱导物中以补骨脂、重楼、刺五加及麻黄的相对抗性诱导效果最好,分别为20.62%,16.28%,15.56%和15.05%.这4种中药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但其抑菌能力与抗性诱导效果之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大豆锈菌冬孢子在侵染循环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大豆锈菌(Phakopsora pachyrhizi Sydow)冬孢子不能萌发直接浸染大豆,落入土中的病菌残体也不能引起大豆植株发病,说明在我国锈菌虽然能在自然条件下形成冬孢子,但不能成为大豆锈病初次侵染源。  相似文献   
4.
植物诱导抗病性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所周乐聪诱导抗病性是生物中广泛存在的免疫现象。早在200年前,E.Jenner便发现在人体上接种牛痘可以诱发人体对天花的免疫。本世纪初,植物病理学家也发现植物和人与动物一样具有获得免疫的能力,揭示了植物的诱导抗病现象。...  相似文献   
5.
通过3亲本交配,将供体菌株携带外源调节基因的质粒转移到植病生防细菌成团肠杆菌(E.agglomerans)IC1270中,得到4个衍生菌株。几丁质的消解能力均显著高于亲本菌株,以携带gacA或rpoD衍生菌株的活性最高。离体抗抗真菌颉抗实验表明,携带gacA或rpoD衍生菌株比亲本菌株对核盘菌和立枯丝核菌的抑制效果显著增强,其它衍生菌株无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油菜菌核病拮抗细菌的筛选和高效菌株的鉴定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从油菜根际和叶围分离得到320个细菌分离物,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的拮抗实验中,18个分离细菌表现对油菜菌核病菌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其中Y1菌株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Y1进行油菜离体叶片、温室盆栽和田间小区接种实验,该菌均表现对油菜菌核病明显的防病效果;在温室盆栽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中,防病效果达到92%.经过鉴定,Y1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7.
红蛋巢菌属生防菌的筛选及其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潜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采自云南的红蛋巢菌属(Nidula)鸟巢菌标本进行平板筛选,获得BNF71等11个核盘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菌株。温室防病试验表明,BNF71和BNF137菌株的代谢液对核盘菌引起的油菜菌核病具良好防治效果,发病率防效分别达98.8%和86.1%,病斑扩展抑制率分别达99.7%和97.9%。BNF71活菌接种对油菜出苗的防病效果达85.2%。除抑制核盘菌外,BNF71对Aspergillus niger,A.flavus,Pythium ultimum,Rhizoctonia solani和Drechslera sorokiniana等重要的植物病原菌亦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Nidula菌株具有较高的木聚糖酶活性,BNF134具有显著的外几丁质酶活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PCR方法扩增生防细菌成团肠杆菌(Enterobacter agglomerans,IC1270)基因组调节基因CrrS、GrrA、rpoD、rpoS,插入质粒pGEMT-easy中。切下目的片段与酶切穿梭质粒pJFF224-XN连接,经PCR及酶切鉴定,调节基因片段分别以正向或反向插入到质粒的T4启动子下。将带有调节基因的穿梭质粒导入IC1270的感受态细胞,得到带有同源调节基因不同插入方向的IC1270衍生物。抑菌实验结果表明,正向插入的调节基因未提高对病原真菌的生防效果,而反向插入的调节基因丧失对病原真菌的颉抗作用,推测与抑制调节基因的转录有关。  相似文献   
9.
大白菜根际细菌及其抗病原真菌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大白菜的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347个细菌分离株,有40个分离株能产生群体密度信号(quorum sensing,QS)分子,占总分离株的11.5%。PDA培养基平板颉抗实验发现,有6个产生信号分子的分离株(Cll、C26、C27、C33、C34和C41)具有颉抗作用,对油菜菌核病菌、立枯丝核菌、禾谷镰刀菌、尖孢镰刀菌、瓜果腐霉菌等6种病原真菌分别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分离株C33和C11在田间实验中对油菜菌核病菌具有与成团肠杆菌IC1270相同或更强的生防效果。  相似文献   
10.
大豆锈菌冬孢子形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大豆锈菌可在大豆植株上形成冬孢子和冬孢子堆,田间在10-11月初形成,但数量较少,冬孢子堆的形成与大豆品种,温度,湿度,光照等有关,日均温20度以下,日最低气温16度以下有利于冬孢子形成,昼夜温差大,形成冬孢子堆数量多,感病品种比抗病品种出现冬孢子的时间早,数量多,但体积小,冬孢子堆的大小与数量成负相关,在13-25度,200lux条件下,冬孢子堆体积较大,数量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