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篇
  2024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周斌星  王燕  周增志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410-15411
[目的]研制一种新剂型固体饮料-普洱茶(熟茶)泡腾片。[方法]以优质普洱茶(熟茶)为主要原料制成一种新剂型固体饮料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配方。[结果]酸味剂时整个配方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碱性物质,影响最小的是茶叶与麦芽糊精的质量比例。最佳的主体配方为:茶叶:麦芽糊精=5:2,酸味剂、碱味剂和甜味剂的添加量分别为10%、6.5%和1.0%。按该配方生产的普洱茶(熟茶)泡腾片为圆片形,茶褐色,表面光滑,硬度适中,其水溶液酸甜适中,荼香浓郁,无异味,无杂质;其茶多酚含量为120mg/kg,咖啡碱含量为28mg/kg,二氧化碳气容量为2.0;其崩解时间不到5min,水份含量低于3%;其感官审评得分在9.5分以上。[结论]该研究为开发昔洱茶(熟茶)新产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周增志  周斌星  王燕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117-5119
以普洱茶为材料,采用水提醇沉法,研究了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固液比、醇沉次数、醇沉时间5个因素对普洱茶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60 m in,固液比1∶20,醇沉时间60 m in,醇沉1次。  相似文献   
3.
茶黄素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黄素是茶多酚类物质的氧化物,在食品、医药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对茶黄素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缺乏系统的文献参考。综合国内外有关茶黄素的最新研究报告,对茶黄素的理化性质、形成机理、提取分离与测定以及药理活性进行了综述,为茶黄素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调查发现云南昌宁、云县等地部分茶园间种了桉树。本研究采集了间作和未间作桉树的茶鲜叶分别烘干和阴干制备茶样,应用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测定了茶叶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黄酮醇、茶氨酸等41种成分含量,结合感官审评分析了间种桉树对茶叶品质的影响。茶样内含生化成分经主成分、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发现,与对照相比,间作桉树茶样的没食子儿茶素、山奈酚、槲皮素、甘氨酸、鞣花酸、木犀草素、花旗松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等9种成分含量显著升高(VIP> 1,p <0.05,FC> 1.2),而谷氨酸含量显著降低(VIP> 1,p <0.05,FC <0.83)。感官审评发现,间作桉树的阴制茶样香气与滋味都辛辣,品质降低。研究结果表明,云南昌宁、云县等茶区茶园间种桉树会降低茶叶品质,不宜在茶园间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