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野生稻遗传资源的研究与利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野生稻遗传资源是水稻育种的关键遗传材料,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分布着丰富的野生稻遗传资源。评述了野生稻遗传资源研究和利用的重要意义,从优秀种质资源的评价与鉴定、种质资源优异基因的定位和鉴定、及遗传资源多样性研究等方面综述了中国少数民族地区野生稻遗传资源的研究情况,并重点结合水稻常规育种和杂交育种,简述了中国少数民族地区野生稻遗传资源的利用情况。提出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推进少数民族地区野生稻遗传资源的研究与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2.
基于上部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小麦产量预测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利用叶绿素荧光快速测定技术实时评价植株光合生产能力以及预测小麦籽粒产量,以豫麦49-198和郑麦9694为试验材料,设置0、90、180、270 kg·hm-24个氮素水平,通过2014-2016年连续两个生长季的田间试验,在小麦主要生育阶段同步测定植株顶部四片完全展开叶的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叶面积。结果表明,Pn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因生育时期、氮素水平和叶片位置的不同呈现规律性变化。叶绿素荧光参数Fm′、Fv′、Fv′/Fm′ 和 FsPn 相关性较好,且相关系数(r)均随叶位的降低而降低,其中,Fm′与Pn的相关性最好。将叶面积与对应的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组合出光合性状累积量指标,与Pn 相比,光合累积量与产量的相关性显著提高。组合顶部四片叶,光合累积量与产量相关性在灌浆前期表现最好(r=0.875)。光适应下荧光参数累积量与产量的相关性表明,顶部两片叶的相关性较单叶片或其他叶位组合均表现较好,相关系数在不同荧光参数、生育时期间差异均较大,以Fm′表现最好,其次是Fv′;生育期间比较,孕穗期至灌浆中期整体较好。总体而言,在灌浆前期,顶部两片叶的Fm′累积量能够较好地预测小麦籽粒产量,为小麦生长诊断和田间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基于可见光透射微分光谱的小麦植株含水量监测,通过三年田间试验,测定自拔节期以后小麦关键生育时期冠层透射光谱和植株含水量,确立了透射光谱微分参数与植株含水量间定量关系。结果表明,与小麦冠层原始透光率相比,一阶微分光谱能够很好地减轻生育时期的影响。将不同生育时期数据综合,不同波段的透射率与植株含水量相关性均较差,而微分光谱在439、735、823及950 nm处与植株含水量相关性较好(|r| 0.57),以735 nm处相关性最高。基于蓝光、黄光和红光波段筛选了21个光谱特征参数,其中红边振幅(Dr)、红蓝振幅归一化指数(Dr-Db)/(Dr+Db)、红边面积(SDr)、右峰面积(RSDR)、双峰面积比(RIDA)及双峰面积归一化指数(NDDA)6个光谱特征参数与植株含水量间相关性较好(r0.70)。在以上优选的光谱参数中,红边双峰面积比值(RIDA)及归一化指数(NDDA)与植株含水量的回归关系表现最好,拟合精度r~2大于0.69,均方根误差RMSE低于4.87,模型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可以实时精确估测小麦植株含水量。这表明利用冠层透射微分光谱可对小麦植株含水量进行精确监测,对指导作物精确灌溉管理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小麦叶面积指数(LAI)的空间分布及与不同光质透光率间的关系,通过三年田间试验,设置不同品种、氮肥水平和灌水次数,测定分析了小麦拔节期至灌浆后期冠层不同空间层次的透射光及叶面积指数(LAI),并对不同光质透光率与LAI间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小麦LAI随生育时期的推进呈单峰动态变化,最高值出现在抽穗-开花期,且随灌水和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大;光合有效辐射(PAR)透光率随生育时期呈先降后升趋势,且随灌水和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减小。LAI与PAR透光率均存在时空异质性,叶面积的垂直分布直接影响冠层内光分布。水氮处理对植株上层LAI影响较小,而对下层影响较大;40 cm处透光率递变明显,低水高氮以及高水低氮处理对透光率递减的影响较大。不同光质透光率均随冠层高度的下降均出现不同程度消减,透光率与向下累积LAI间均呈显著指数相关,相关性由强到弱依次为红边、蓝光、光合有效辐射(PAR)、绿光、近红外和红光。经回归分析,红边和蓝光透光率与LAI的定量关系表现较好,拟合性均优于PAR,尤其是红边透光率(R=0.749),因此可以利用红边透光率建立模型,以监测小麦冠层 LAI。  相似文献   
5.
采用3因素正交旋转回归试验研究了3种因素即输精间隔天数X_1、输精量X_2、输精时刻X_3对大型宽胸白火鸡种蛋受精率影响作用的大小和交互作用。3种因素的上水平(+1)、零水平(0)、下水平(-1)分别为:X_1(7、10、14天)、X_2(0.025ml、0.0375ml、0.0500ml)、X_3(15.00时、18.00时、21.00时),按正交表L_8(2~7)设计试验方案,整个试验从2月28日开始至4月26日结束。试验结果经处理分析,得回归方程: (?)=85.8+6.975X_1+3.125X_2-2.9X_3-0.175X_1X_2+2.3X_1X_3-2.1X_2X_3显著性检验表明,该回归方程拟合得好且显著。回归系数经t检验,剔除不显著项,方程为: (?)=85.8+6.975X_1+3.125X_2-2.9X_3+2.3X_1X_3-2.1X_2X_3 上述回归方程通过计算分析,表明输精间隔天数对受精率的影响是主要的,输精量和时刻在试验条件范围内比较输精间隔天数对受精率的影响是次要的。在某一时刻输精,采用一定的输精量,缩短输精间隔天数可提高受精率;期望达到某一水平的受精率。要减少输精量(在0.0250~0.0500ml范围内),就得相应延长输精间隔天数。采用一定的输精量,将输精时刻提前,就得相应缩短输精间隔天数,才能获得预期水平的受精率。遵循回归方程规律,选择适宜的输精间隔天数、输精量和输精时刻,制定出火鸡授精最佳实施方案,以提高火鸡种蛋受精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