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1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周文棠 《茶叶》2006,32(4):53-54
博物馆的核心工作是研究,只有研究工作方向正确、基础扎实,收藏、陈列展示和茶化弘扬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中国茶叶博物馆的建设为茶化研究的新领域的开拓创造了条件,使传统茶学从茶树栽培、茶叶加工、茶叶生化、茶树育种、茶学教育外延,从自然科学领域转到了与茶的社会科学领域的结合,丰富了茶学研究领域,同时使茶化成了有形机构,并有效地拓展了茶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5.
周文棠 《茶叶》2003,29(1):54-55
茶艺馆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的今天,有悠久历史的茶馆又迎来了一个新的繁荣时期,继中国各大城市茶艺馆的出现、发展之后,各地中小城市茶馆也依次崛起.  相似文献   
6.
王褒《僮约》中“荼”非茶的考证中国茶叶博物馆周文棠王褒《僮约》一文,由于其中有“武阳买荼”,“烹荼尽其”之句,在茶叶历史上曾被认为标志着西汉时代蜀地茶叶已被作为日常生活的内容和有客来饮茶的习惯,并已有一定的茶叶商品市场。有的还认为当时已有专用的茶具。...  相似文献   
7.
周文棠 《茶业通报》2000,22(3):47-48
茶艺表演是茶艺员展示宣传茶艺技巧、方法和品饮艺术的一种方式 ,也是观者了解、学习茶艺的一种直接途径。那么 ,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去理解、学习、掌握茶艺表演。1 茶艺表演的由来中国最早的茶道萌芽时期晋代开始至茶道大行的唐代 ,尚无茶艺表演的专职 ,但唐代因陆羽善于烹茗被太守请去试茗 ,与现在的茶艺表演却有相似之处。宋代 ,人们兴起斗茶 ,卖茶水的人也相互间试论高低 ,乃至运匕成象 ,被时人称为“茶百戏”,既能称“戏”自然是一种表演内容了。现在茶艺表演与宋代的“茶百戏”无论形式、内容均有所不同 ,现代茶艺表演的兴起也是近十…  相似文献   
8.
近一百多年来 ,许多国内外茶叶专家对茶树原产地进行了研究。目前至少还存在着五种观点 :印度是茶树的原产地 ;茶树原产地在伊洛瓦江发源处的某个中心地带或其以北地区 ;中国云南省是茶树的原产地 ;中国的云南贵州交界处是茶树的原产地。这五种观点不同 ,但研究的角度、方法、方式均大同小异 ,无明显的区别。大都以目前的情况 ,调查大茶树的有无、多寡 ,以及从生化的角度阐述茶树新陈代谢哪一种更简单 ,也就更原始等。然而究竟是大茶树早于灌木型茶树 ,还是灌木形茶树早于乔木型大茶树 ,或是半乔木型最早 ,均无充分的理由说明 ,有说明的又回…  相似文献   
9.
周文棠 《茶叶》2004,30(1):11-11
2003年12月3日浙江大学茶学系刘祖生教授、胡月龄副教授到中国茶叶博物馆捐赠茶叶书籍。书籍种类较多,内容丰富,有全国高等院校茶学专业教材、茶学著作、茶叶论文集、茶叶期刊及其他有关材料,共计110册,其中有许多书籍和资料是十分珍贵、存  相似文献   
10.
周文棠 《茶叶》2001,27(1):13-16
中国茶叶博物馆建馆十年来,在学术研究上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内容包括茶文化陈列、茶史、茶树栽培、茶叶加工、茶艺表演、茶风茶俗、茶具、茶艺师培训以及与博物馆业务相关的管理、陶瓷、书法、冶印、藏品研究等。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大量的介绍茶文化、普及茶文化知识的文章,出版了茶文化专著。兹将中国茶叶博物馆十年来发表的学术研究论著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