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8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邯杂160和邯杂1692均是以邯5158、邯333为亲本进行正反交,经过南繁北育,多代定向选择选育而成的杂交棉新品种。这2个品种均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等优良性状,其中,邯杂160于2013年通过河北省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棉2013010号),邯杂1692于2016年通过河北省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棉2016001号)。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超早熟短季棉麦后直播的可行性,为麦棉两熟高产优质的种植制度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探讨了短季杭虫棉546系不同播期和密度处理对其个体成铃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早播可以通过增加单株承载的果枝台数,维持较高的棉蕾、花及幼铃数量和较长的持续期,以及较高水平的成铃数量,从而实现高产.密度处理对各项指标的影响不明显,但在晚播条件下,高密度对维持后期花及幼龄、成铃较高的水平具有一定的补偿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金才  唐光雷  李存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7):10220-10222
[目的]探讨不同播期和密度处理对超短季棉品种个体发育动态的影响,明晰它们对棉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效应,为黄河流域冀东棉区棉花种植的播期和密度管理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方法]以超短季抗虫棉546系为材料,探讨了不同播期(播期I:5月20日.播期Ⅱ:6月2日,播期Ⅲ:6月14日)和密度(低密度:127万株/hm^2,中密度:15万株/hm^2,高密度:18万株/hm^2)处理对其个体生长发育动态的影响。[结果]不同的播期和密度处理对超短季棉546系的个体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影响,其中播期的影响效力要高于密度的影响效力,而播期对于棉株个体果枝数量发育的影响效力又明显高于对主茎伸长生长和加粗生长的影响效力。[结论]在黄河流域的冀中棉区对超短季棉546系栽培过程中,可以通过播期和密度的调控,有效地促进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夯实其产量基础。  相似文献   
4.
邯8266是以邯4849为母本、邯5158为父本进行杂交,经过南繁北育,多代定向选择选育而成的转Bt基因棉花新品种。该品种在黄河流域春播棉区生育期122 d,属于转抗虫基因中熟常规品种;植株较高(株高103.2 cm),株型松散,茎秆茸毛多;第一果枝节位7.2节,单株结铃18.0个,单铃重6.4 g,铃大,呈卵圆形;子指11.5 g,衣分39.8%,霜前花率93.8%;后期叶功能较好,早熟不早衰,吐絮肥畅、易采收。2013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201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邯杂160和邯杂1692均是以邯5158、邯333为亲本进行正反交,经过南繁北育,多代定向选择选育而成的杂交棉新品种。这2个品种均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等优良性状,其中,邯杂160于2013年通过河北省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棉2013010号),邯杂1692于2016年通过河北省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棉2016001号)。  相似文献   
6.
种植密度对小麦群体光能资源利用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小麦光能利用率和产量本试验于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冬小麦品种石新828群体光能资源利用的调控效应.设置4个密度水平处理(210×104基本苗/hm2(D1)、270×104基本苗/hm2(D2)、330×104基本苗/hm2(D3)和390×104基本苗/hm2(D4)).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小麦石新828群体光能利用具有显著的调控效应.D3处理的小麦群体合理,叶面积指数适宜,群体受光态势良好,且小麦群体的消光系数和生物量光能利用率均在生育后期表现出明显优势,最终使得小麦籽粒光能利用率及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D1和D2处理的群体透光率和净同化率在整个生育期均表现出明显优势,但由于小麦群体相对较小,农田漏光严重,干物质积累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D4处理的群体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在整个生育期均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但由于群体相对较大,群体基部透光率较小,小麦群体的净同化率、消光系数和生物量光能利用率在生育后期表现出明显的劣势;最终均导致了小麦籽粒光能利用率和产量的降低.由此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宜的种植密度使群体具有良好的受光结构和持久的光合同化能力,得到适宜的干物质积累量,协调营养物质向籽粒中转运,最终使小麦籽粒光能利用率高达0.572%.  相似文献   
7.
种植密度对玉米先玉335和郑单958生理特性、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条件下,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先玉335和郑单958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叶绿素相对含量降低,叶面积指数(LAI)增大,群体光合势增加,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呈现升高趋势,但单株干物质积累则呈现降低趋势;产量呈现先增后降趋势。玉米群体和个体的产量性状相对较为协调的种植密度为:先玉335为7.5万株/hm2、郑单958为6万株/hm2。  相似文献   
8.
邯无339参加了2018年冀中南春播低酚棉区域试验,通过对其产量、质量等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邯无339产量水平高、游离棉酚含量低、纯合稳定度高,皮棉产量比对照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邯杂1692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概述了邯杂1692的选育过程、生物学特性、产量、抗病性、纤维品质及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种植密度对小麦石新828光合特性及产量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于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冬小麦品种石新828在适晚播情况下生育后期旗叶光合特性及产量的调控效应。设置4个密度水平处理;利用CI-340光合测定系统和FMS-2型脉冲调制式荧光仪分别测定了光合特性的相关指标。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石新828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显著;每公顷基本苗330×104处理的旗叶叶绿素(Chl)含量、净光合速率(Pn)、PS II潜在活性(Fv/Fo)及其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均在生育后期始终表现出明显优势,且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每公顷基本苗210×104和270×104处理由于群体相对较小,表现出对轻度干旱逆境的脆弱性,390×104由于群体相对较大,封闭的小气候影响了个体的发育,最终均导致了产量的降低。小麦石新828在适晚播条件下,适宜种植密度为330×104基本苗/公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