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星海  周晓红  唐德松  龚恕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561-19563
以2009年第二届浙江省十大名茶评选工程实施产生的17个名茶为代表,分别从产地、色泽、外形、香气、滋味及叶底方面介绍了浙江名茶品质特征;围绕茶叶品质审评因素,综述了近10年来茶叶品质的量化识别研究成果,最具发展潜力的技术依次为机器视觉图像处理技术、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和多传感信息融合技术。  相似文献   
2.
不同鲜叶摊放处理对夏秋茶香气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夏秋绿茶鲜叶(单芽、一芽二三叶、单片及对夹叶)采用3种不同的鲜叶处理过程,对加工得到的毛茶进行感官审评比较,并采用顶空微萃取结合GC-MS对毛茶香气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经3种处理的夏秋茶鲜叶加工而成的毛茶香气品质都得到明显的改善。处理后的单芽茶中酯类的数量及种类明显增多,形成具有强烈而令人愉快的花香;一芽二三叶毛茶的香气成分种类和数量都大大高于对照组;单片及对夹叶的毛茶经处理后,粗老味减弱,青气消失,花香显现。通过增加调温调湿摊放、摇青、晒青/摇青等处理过程,可以明显改善夏秋茶的香气品质。  相似文献   
3.
儿茶素的碱缓冲能力及与Al3+络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三种儿茶素((+)-C,(-)-EC,EGCG)对碱的缓冲能力,Al3+对儿茶素缓冲能力的影响及EGCG与Al3+的络合作用.结果表明,儿茶素溶液对碱有较强的缓冲能力,酯型儿茶素更强,EGCG约是EC或者C的两倍;在儿茶素与Al3+络合过程中,儿茶素的紫外-可见吸收在274 nm处逐渐下降,而322 nm处逐渐升高;EGCG与Al3+的络合度为1:1.  相似文献   
4.
采用红茶染料上染纯棉、涤棉、麻、羊绒和仿真丝等纺织物,利用洗衣粉、洗衣液、肥皂等洗涤,测定织物的L值、a值和b值,比较其洗涤前后的色泽变化,分析红茶染料对不同纺织物的着色稳定性。结果表明,红茶染料对纯棉、涤棉、羊绒、麻等织物均有较高的上色率,其中纯棉织物较耐洗,涤棉织物的染色牢度较差,羊绒织物染色不匀,仿真丝不能直接上色。  相似文献   
5.
儿茶素的富集及单体分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德松  沈生荣 《茶叶》2003,29(3):136-138
茶叶儿茶素是茶叶中重要的一类天然活性物质 ,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和广泛的药理功效。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 epigallocatechi gal-late,EGCG)以其独特的分子结构而在预防突变、抗肿瘤、防止癌细胞增殖及其转移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然而 ,目前在 EGCG生产方面 ,难以实现高纯度产品的工厂化生产 ,且技术很不稳定 ,以致 EGCG单体售价十分昂贵。本文就儿茶素的富集与 EGCG单体分离的一些新技术进行综述 ,为儿茶素以及EGCG的生产与研究提供技术指导。1 盐析汪健等[1] 报道将粗制的茶多酚溶于未饱和的食盐水中 ,除去沉渣 ,然…  相似文献   
6.
GC-MS结合化学计量学对茶叶品质的判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计量学(chemometrics)方法分析茶叶香气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um,GC-MS)信号,结合感官审评对茶叶品质进行预测判断研究。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大佛龙井、西湖龙井、茉莉花茶、滇红和祁红的判别效果良好,建立的判别函数经10倍交叉验证正确率达100%,回判率达100%。以茶叶等级(价格)为目标函数,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对GC-MS出峰信号进行回归分析,对大佛龙井、茉莉花茶、滇红和祁红的等级(价格)进行预测,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关性依次为0.98、0.94、0.99、0.98,表明利用PLSR分析结合GC-MS对茶叶等级(价格)判别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7.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茶树鲜叶的过氧化氢酶( catalase ,CAT )活力,研究茶树 CAT 活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同地点种植的不同茶树品种在生长旺盛的春季,其新梢的酶活力虽然会有一定的差异,但总体上差异不明显,到了夏季各品种间的差异较大,秋季酶活力普遍较高,但差异减小;不同季节、同一品种的茶树 CAT 活力变化明显,总体表现为秋季>夏季>春季;生长在主干的鲜叶 CAT 活力高于新生枝条上的鲜叶,而在同一枝条上,位于枝条中间的鲜叶 CAT 活力高于位于枝条两端的鲜叶;刚采下来的茶树鲜叶在摊放2 h 后酶活力上升30%,而随着摊放时间的进一步延长,CAT 活力持续下降,到12 h 后酶活力基本稳定在100 U /g 左右。可见,茶树 CAT活力变化对茶树正常生长发育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茶树逆境生理的关键酶。  相似文献   
8.
杉树木质纤维素对酯型儿茶素类选择性吸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杉木屑为原料制备木质纤维素,采用静态吸附、蒸馏水和80%乙醇分段洗脱等实验,研究其对茶儿茶素类及咖啡因选择性吸附作用.结果表明,木质纤维素对茶叶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类(酯型儿茶素类)的吸附量明显大于咖啡因,经木质纤维素吸附后,大部分的咖啡因保留在溶液中,只有少量被木质纤维素吸附,达到初步脱咖啡因的效果;吸附的木质纤维素经水和80%乙醇分段洗脱,水洗脱液中咖啡因、酯型儿茶素类分别与儿茶素类总量的比例为0.08,0.36;而80%乙醇洗脱液中上述比例分别为0.02,1,通过分段洗脱可以进一步脱除咖啡因,得到脱咖啡因的高酯型儿茶素类产品.  相似文献   
9.
EGCG防癌抗癌的药理药效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星海  唐德松  沈生荣 《茶叶》2001,27(4):43-48
EGCG是绿茶中提取分离出的生物活性物质,毒性低,是一类极具有开发前景的天然产物,本文综述了EGCG的防癌抗癌作用主要机制以及临床药效,研究表明EGCG具有抑制癌细胞生长周期,诱导癌细胞凋亡,影响癌基因表达,调节致癌物代谢,调节有关致癌酶活性,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护DNA免受损伤和诱使癌细胞DNA断裂等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叶温的变化影响着茶叶内含物的热化学转化,决定着茶叶色泽、香气和滋味的形成。本研究利用K型热电偶监测龙井茶炒制过程中叶温及含水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茶叶炒制过程中叶温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茶叶下锅炒制3 min,温度从40 ℃快速上升至58 ℃;第二阶段,时长6 min,温度持续缓慢上升至70 ℃;第三阶段,时长2 min,温度快速上升至80 ℃。2)叶片含水量与叶温变化相反,变化曲线呈反向S型,可分为平台期(50 ℃以内,含水量下降缓慢)、快速失水期(50~70 ℃,含水量急剧下降)和缓慢失水期(70 ℃以上,含水量降速随温度的上升而变缓)3个阶段。3)快速失水期为茶叶塑形关键点,缓慢失水期可以作为干燥适度的关键控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