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为研究黄皮果实中游离氨基酸的组分特征、科学评价不同黄皮种质游离氨基酸对果实风味和药用价值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0份黄皮种质果肉的20种常见游离氨基酸,采用味觉活度值、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各种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20份黄皮种质果肉中均含有除胱氨酸和精氨酸以外的18种游离氨基酸,种类丰富,且多数种质间含量差异显著;各种质的总游离氨基酸质量浓度在1309.7~9832.0 mg/kg之间,其中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必需氨基酸含量次之,半必需氨基酸含量最低;药用氨基酸占总游离氨基酸的6.3%~18.6%,以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为主;根据氨基酸呈味特性的不同,将18种氨基酸分为3大类呈味氨基酸,发现种质M1的甜味氨基酸含量最高,G2的鲜味氨基酸和苦味氨基酸含量最高;仅16份种质中的丙氨酸与少数种质中的天冬酰胺、天冬氨酸的味觉活度值(taste activity values, TAV)>1,对黄皮果实风味有贡献;大多数游离氨基酸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提取到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9.766%,能较好地反映出黄皮果肉游离氨基酸的综合特征;各黄皮种质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不同浓度IAA和GA对Mi NOL启动子的影响及确定其主要活性部位,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以‘金煌’芒果叶片为材料,克隆得到2 057 bp的MiNOL启动子序列,根据PlantCARE网站预测的顺式作用元件的位置及分布,扩增出4个不同区段的MiNOL启动子:MiNOL-1 (2 057 bp)、MiNOL-2 (1 493 bp)、MiNOL-3 (960 bp)和MiNOL-4 (428 bp),构建含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对转化后的烟草,用不同浓度IAA和GA进行处理并检测活性。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启动子含有TATA-box、CAAT-box等核心元件,CGTCA-motif、GARE-motif、TGA-element等激素调控元件,GT1-motif、ARE、LTR等环境相关响应元件,HD-Zip 3蛋白结合位点及一些未知功能元件,表明在芒果果实发育过程中该基因的表达可能会受到激素、光照、温度等因子的诱导。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当激素处理浓度为0时,活性随着启动子长度的增加而先上升后下降,MiNOL-3活性最高,为0.130,与其余区段差异显著,推测该启动子的活...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黄瓜品种‘新泰密刺’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稀释比例的光碳核肥对盐胁迫下水培黄瓜多酚、叶绿素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光碳核肥能显著提高叶片的CAT活性、SOD活性、叶绿素含量、氮平衡指数、光合色素,降低POD活性、MDA含量、类黄酮含量及花青素含量积累水平,从而使盐胁迫对植株造成的氧化伤害被有效缓解;光碳核肥稀释比例对水培黄瓜盐胁迫的缓解效应也不同,其中1:100的光碳核肥稀释比例是本试验设计中的最佳比例。  相似文献   
4.
为科学评价黄皮种质果实品质奠定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以23份黄皮种质资源的成熟果实为试材,测定单果重、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蛋白质、VC含量、总酸、可溶性糖、糖酸比11项品质指标,从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黄皮品质评价指标,并对23份黄皮种质进行聚类。结果表明,单果重、VC、蛋白质、可溶性糖、总酸和糖酸比的变异系数均在20%以上,其中黄皮果实的糖酸比变异系数最大,高达108.57%,不同黄皮种质间营养成分的含量差异大,具有丰富的遗传信息和多样性;而果实横径、果形指数的变异系数均在10%以下,果形指数的变异系数最小,仅6.98%,黄皮外观形状、大小遗传比较稳定、改良空间较小;23份黄皮种质的各品质指标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将数据标准化处理后,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出4个具有代表性的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5.41%;通过计算得到第1~4主成分因子得分和品质指标的综合得分,其中第1、2主成分在黄皮品质综合评价中起到关键作用,综合评价得分最高的为A3,得分最低的为G1;对黄皮种质资源的品质影响较大且相对独立的有单果重、果形指数、可食率、可溶性糖、总酸和糖酸比这6个指标;将6个具有代表性的品质指标的数据标准化处理后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15处,可得到4大类群,第I大类群有A3和Y-2,果实大、可食率较高、糖酸比高,风味偏甜,品质优良,第II大类群有X1、Y-1、G2和B1,果实较大,形状多样,可食率高,可溶性糖和糖酸比较低,品质较差,第III大类群包括300-1、J2、300-2、9-3、H1、A1、Z1、A2、N-3这9份黄皮种质,其果实大小偏低,可食率较高,酸甜适中,第IV类群包括A5、N-1、H2、A6、T1、G1、J1、J3这8份种质,其果小,可食率低,可溶性糖较低,总酸较高,糖酸比极低,口感较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