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姚月 《草原》2012,(6):65-69
正悬壶自然是为了济世。仿佛偌大的葫芦腰间一系,不是神仙,也赛似神仙了。《石头记》开卷,大荒山青埂峰下,一僧一道远远而来,高谈快论之间将一块补天不才的石头变成一方鲜明莹洁的美玉,渡它入了诗礼簪缨之族,富贵温柔之乡。这一僧  相似文献   
2.
蚯蚓黏液促进玉米秸秆分解及其机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究"蚓触圈"黏液对还田后玉米秸秆分解的作用,将玉米秸秆与烧灼过的石英砂混合,模拟还田后玉米秸秆分解过程。分别向该混合物中添加赤子爱胜蚓黏液、葡萄糖和谷氨酸。黏液总糖质量浓度为1.3 mg/mL,粗蛋白质量浓度为3.4 mg/mL。整个试验期间,黏液组碳氮矿化速率始终高于对照组,表明蚯蚓黏液对碳氮矿化具有促进作用,黏液的促进作用出现时间迟于葡萄糖和谷氨酸。对于细菌群落,黏液组ACE、Chao和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630.24、640.08和4.90,对照组相应值分别为240.70、215.75和3.41。对于真菌群落,黏液组ACE、Chao和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171.43、165.80和2.42,对照组相应值分别为71.56、70.58和0.50。表明黏液组微生物丰度和多样性均高于对照组。该研究结果表明,"蚓触圈"黏液对还田后玉米秸秆分解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蚯蚓堆制花生壳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花生壳因木质素含量高而限制其利用的问题,选择添加赤子爱胜蚓堆制花生壳。试验处理分为接种蚯蚓组和未接种蚯蚓的对照组,堆制处理48 d。初始混合底物的碳氮比约为37.00,第48天时,蚯蚓处理组物料的碳氮比低于15.00,而对照组则为23.17,表明蚯蚓加速了花生壳的分解。试验结束时,赤子爱胜蚓的死亡率为19%。在蚯蚓堆制过程中,观察到蚓茧和幼蚓,表明蚯蚓能够逐步适应高木质素含量的花生壳。初始底物中真菌的Shannon-Wiener指数为1.33,堆制结束时,蚯蚓处理组和对照组的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2.59和1.66,表明蚯蚓的存在增加了真菌的多样性。蚯蚓处理组中Rhodococcus、Arthrobacter、unclassified_f_Peptostreptococcaceae、Sporosarcina、Cercophora、unclassified_c_Dothideomycetes、Preussia和unclassified_f_Lasiosphaeriaceae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4.
为给小麦绿色高效生产提供参考,以弱筋小麦品种扬麦24为材料,在常规施氮量225kg·hm~(-2)、基施氮肥占50%的基础上,于分蘖期、拔节期和孕穗期分别减少追氮量,共设M5122、M5050、M5040、M5030、M3230和M5000六个施氮模式(M后面的4个数字分别代表基施氮肥以及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追施氮肥的比例),以M5122和M5050模式为对照,研究减少追氮量对弱筋小麦品种农艺性状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施氮量下,施氮模式M5122的产量比M5050高,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相比施氮模式M5050,追氮量减少10%时,施氮模式M5040对穗数、千粒重、花后群体干物质积累量、LAI、绿叶氮含量、单茎叶面积和旗叶净光合速率没有显著影响,可实现与不减氮处理相同的产量水平;但追氮量减少20%以上时,施氮模式M5030、M3230和M5000则显著降低单茎叶面积和旗叶光合速率,导致穗数和茎蘖成穗率减少,最终产量显著下降。综上,追肥减氮潜力有限,过多减少不利光合生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