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1.
基于熵值赋权的DTOPSIS法对不同玉米品种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基于熵值赋权的DTOPSIS法对黑龙江省八五二农场新推广的36个玉米品种进行综合分析及评价,探讨玉米品种综合评价的新方法,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玉米品种。结果表明,运用DTOPSIS法对玉米品种进行评价,能将各个性状指标无量纲化并综合分析,避免了评价指标之间的不公度性和矛盾性的问题。熵值赋权法客观评价了各指标在该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程度,避免了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使评价更加科学。供试品种中,Ci值排名前5位的品种分别是兴垦9号、德美亚3号、东农281、东农265及哈育189,其综合性状表现优良。  相似文献   
2.
文中采用6种施肥处理,有机无机肥配施采用3个比例。通过田间试验,结合室内分析测定,研究了黑龙江地区商品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对大豆氮含量和氮素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植株的氮素积累量在整个生育期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商品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表现出较高的氮素积累量,但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处理间差异不明显。商品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处理的NTE均高于化肥处理,分别提高了17.72%,23.14%和16.06%。商品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的各处理的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也均高于纯化肥处理。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玉米高产优质栽培,以先玉335为材料,硅肥浓度设置4个梯度,即0,100,200和400 mg·L~(-1),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硅肥对玉米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叶面喷施硅肥浓度的增加,玉米株高、茎粗和产量均较对照有所增加,其中当硅肥喷施浓度为200 mg·L~(-1)时效果最明显,与对照相比,株高增加10.42%,茎粗增加20.33%,产量增加6.22%,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穗粗、百粒重、秃尖长、行粒数和穗粒数差异显著,穗长和穗行数差异不显著;品质性状中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油分、粗蛋白质和粗淀粉含量随着叶面喷施硅肥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当喷施浓度为200 mg·L~(-1)时效果最明显,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66.44%、25.23%、6.62%、4.23%和7.02%。可见,叶面喷施硅肥有利于提高玉米籽粒品质和产量,生产中推荐喷施浓度为200 mg·L~(-1)。  相似文献   
4.
低温胁迫下植物光合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温是影响植物正常生长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严重威胁农作物的产量形成。植物的光合作用对低温十分敏感,就低温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综述,包括细胞器叶绿体、光合色素、净光合效率(A)、气孔导度(Gs)、光化学反应、光合产物的运转与分配,以及植物光合作用的防御机制,为解决低温对植物光合作用的伤害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两种互为正反交的微胚乳超高油玉米及对照高油玉米115子粒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胚、非胚及整粒干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的胚单粒干重随子粒的发育而逐渐增加。非胚和子粒的单粒干重都表现为单峰变化规律,非胚单粒干重的峰值出现在授粉后28d,子粒单粒干重出现峰值的时间一般为授粉后35d。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的胚、非胚和子粒的单粒干重含量在授粉后21~49d都明显低于高油玉米115。  相似文献   
6.
以黑龙江省湿润区八五二农场种植的36个玉米品种为例,分别利用DTOPSIS法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综合分析玉米的穗长、秃尖长、穗行数等13个指标,利用熵值法赋予各指标不同权重,对玉米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两种方法在评价能力上的优劣。结果表明,基于熵值赋权的DTOPSIS法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评价的结果具有一致性,均能公正科学地对玉米品种进行综合评价,DTOPSIS法计算的Ci值差异性大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计算的Gi值差异性,表明DTOPSIS法更能区分玉米品种的优劣,是更为准确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变量施肥对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变量施用N、P、K肥对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提高N、P、K的施肥水平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玉米的产量,但提高N肥的施用量对提高玉米产量的效应最大,P肥次之,K肥在90kg/hm2的基础上,再提高施K肥水平对玉米产量的提高作用不大。可见,增施N肥并且合理施用P、K肥对玉米的高产起主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