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玉米子粒携带真菌种群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我国辽宁、河北、河南、四川和广西5省区收集的88份玉米子粒携带的真菌种类进行检测,分离鉴定出12个属的真菌。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玉米子粒携带真菌的种类、分离频率有很大差异,引起玉米穗粒腐病的优势病原菌亦有差异,镰孢菌是玉米穗粒腐病的优势菌群。分离频率较高的还有青霉菌、曲霉菌、黑孢菌、木霉菌等。  相似文献   
2.
应用生理学方法和分子手段进行玉米抗旱育种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干旱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大多数玉米生产国家的重要农业灾害之一,解决干旱问题的有效途径包括培育抗旱型和节水型的玉米杂交种.多年来,通过常规手段进行玉米抗旱育种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其育种效率没有得到进一步提高.而与此同时,对玉米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生化途径研究很多,其成果可以为抗旱育种提供理论指导;尤其是近年来应用分子标记技术和基因组学技术对玉米抗旱性进行了深入的遗传剖析,其研究结果也为玉米抗旱分子育种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思路.同时评述了相关研究领域的进展,并讨论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羊传染性脓疱性皮肤炎(口疱)是病毒性传染病,多发于断奶前的羔羊与断奶后的幼羊。其发病较快,病情发展迅速,一般于2~4天内感染全群。  相似文献   
4.
玉米抗旱性的QTL分析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由于分子标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玉米抗旱性的复杂遗传机制得到逐步了解,其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进展是通过对玉米抗旱性的数量性状位点(QTL)进行作图和定位,大致了解了一些对抗旱性有显著贡献的基因的染色体位置及其效应,这些结果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础。在总结分析国际上近十年来在玉米抗旱性QTL分析方面的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研究中涉及到的主要性状及其相互关系、QTL分析中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和在该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评述。认为构建通用的连锁图谱、与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相结合、应用新的QTL分析技术和抗旱QTL的克隆及其利用将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