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农作物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以14个具典型栗香特征和2个甜香特征的绿茶茶样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固相微萃取头种类、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及电解质浓度对栗香香气物质种类和总量的影响,探索萃取栗香绿茶香气物质的适宜条件,并开展栗香绿茶的特征峰分析。结果表明,采用DVB/CAR/PDMS固相微萃取头,在50℃下吸附50βmin,电解质浓度控制为1~3βmg·mL-1时,能达到最佳的吸附效果;在该条件下,共检测出171种挥发性化合物,筛选出30个峰为栗香绿茶的共有特征峰,其中醇类5种、烯烃类4种,烷烃类7种,且各色谱峰相对峰面积的RSD≤5.0%,显示其具有较好的重复性。通过夹角余弦法和相关系数法进行相似度分析,证实栗香特征峰具有较好的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2.
采用山东省日照市黄山群体种茶树霜降前后一芽二叶鲜叶原料,按照白茶加工工艺制备白茶样品,研究分析了霜降前后白茶样品主要化学成分的差异以及体外生物活性情况。化学成分分析表明,“霜前”“霜后”白茶样品的水浸出物含量、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茶多酚含量、总黄酮含量以及儿茶素含量等存在明显差异;广靶代谢组学分析表明,“霜前”“霜后”两组白茶样品中存在差异化合物有10大类99种,主要包括脂质(16种)、糖及醇类(15种)、黄酮类(13种)、生物碱类(12种)、氨基酸及其衍生物(12种)、核苷酸及其衍生物(9种)、有机酸类(8种)、酚酸类(7种)、木脂素和香豆素(4种),以及鞣质(3种);相较于“霜前”白茶,“霜后”白茶中有49种差异化合物呈上调趋势、46种差异化合物呈下调趋势;活性分析结果表明,“霜前”白茶样品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抑制α-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霜后”白茶样品,“霜后”白茶样品的胆酸盐结合活性高于“霜前”白茶样品;两种白茶样品对NO抑制率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