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青岛市番茄早疫病病原菌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山东青岛地区番茄早疫病发生严重,危害较大。为明确引起番茄早疫病的病原菌,以番茄早疫病病叶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菌物形态学特征并结合rDNA-ITS和His基因序列分析等分子检测方法,对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引起青岛市城阳区番茄早疫病的病原菌为极细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此外,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在室内离体条件下极细链格孢对吡唑醚菌酯、戊唑醇、丙环唑、咪鲜胺4种杀菌剂的EC_(50)值,以期筛选出防治番茄早疫病高效低毒杀菌剂,为番茄早疫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种杀菌剂对极细链格孢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但不同药剂之间存在差异。极细链格孢对吡唑醚菌酯、戊唑醇、丙环唑、咪鲜胺的EC50值分别为1.088、1.684、3.924、0.476mg·L~(-1)。其中以97%咪鲜胺原油抑制效果最佳,97%吡唑醚菌酯原粉、98%戊唑醇原粉次之,97%丙环唑原油抑制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棉田复种芥菜(Brassica juncea)对黄萎病及土壤中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的影响,通过定量检测土壤中V. dahliae微菌核数量,监测棉花黄萎病发生程度,研究棉田复种芥菜对土壤中V. dahliae微菌核数量季节性动态的影响和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试验设棉花单作和3月复种芥菜2个处理,每个处理7个重复,随着棉花的生长在不同时期取试验田中的土壤样品用于土壤中V. dahliae微菌核密度检测,同时调查黄萎病发生程度。试验结果表明,在整个试验期间,复种芥菜的棉田土壤中V. dahliae微菌核密度低于单种棉花的,两者在8月份存在显著性差异;棉田复种芥菜对棉花黄萎病有明显的防治效果,6月和8月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42.4%和19.6%。综上,初步认为棉田复种芥菜作为绿肥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中V. dahliae,并且减轻黄萎病的发生。这些研究结果可为利用合理的农业措施防治棉花黄萎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选用鲁棉研21号为供试材料,分别开展室内发芽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以评估有效成分质量分数为0.2%的咯菌腈·精甲霜·噻呋种子处理悬浮剂(FS)药液浸种对棉花苗期病害和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室内发芽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浸种处理能够促进种子萌发,并提高种子活力。播种第4天发芽势达73.33%,播种第7天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分别为91.33%和31.29,均显著高于清水浸种处理和空白对照。田间小区试验结果显示,播种前使用该药剂浸种能够提高出苗率,对苗期病害的防治效果达62.46%;播种后第90天和第105天对黄萎病的防效分别为37.21%和23.23%,均显著高于清水浸种处理。本研究初步表明,使用0.2%咯菌腈·精甲霜·噻呋FS药液浸种处理对棉花种子安全,能够促进种子萌发,并可有效防治棉花苗期病害和黄萎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