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3篇
林业   2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9篇
  2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6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黑龙江省的奶牛业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1989年奶牛头数从1978年的6.2万头发展到49.2万头,居全国之首,占全国总头数的22%。鲜奶产量87.2万吨,约占全国的23%。乳制品产量逾10万吨,约占全国的30%。  相似文献   
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对其服务价值进行货币化评价,可以推动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以达里诺尔湖湿地为研究对象,结合达里诺尔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及其生态过程特点,通过资料搜集与实地调研,运用资源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对达里诺尔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划分。构建了达里诺尔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了价值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达里诺尔湖湿地的服务价值为93.70×104万元,其中直接使用价值为2.19×104万元,占比为2.36%,间接使用价值为91.51×104万元,占比为97.66%。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以调节空气湿度价值最大,为82.76×104万元,占总服务价值的88.32%。  相似文献   
3.
<正>犬传染性肝炎是由犬腺病毒Ⅰ型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在犬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肝炎、黄疸、贫血、角膜混浊等特征,部分犬的角膜变蓝,又称"蓝眼病"。在临床上,该病不是单独感染,而是常与犬瘟热发生混合感染,这样便使病情变得更加复杂,更加严重,不易控制。本病几乎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是一种常见的犬病。(一)流行病学发病的初始阶段,病毒主要存在于患病犬的血液中,其次在各种分泌物、排泄物中都存在大量病毒,并可排出体外,造成外界环境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引起我国山西晋中地区苘麻叶片表现皱缩和花叶症状的病原物及其基因组分子特征, 本研究利用双生病毒简并引物扩增获得病毒基因组部分序列,经测序、比对后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病毒基因组序列, 进而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引起苘麻叶片皱缩、花叶的病原物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TYLCV), 将该分离物命名为TYLCV-Abu, GenBank登录号为OP293347, 但未扩增到β卫星。该病毒DNA-A基因组全长为2 782 bp, 含有6个开放阅读框。TYLCV-Abu分离物与TYLCV茄子分离物KSQ1-3(GenBank登录号KC428753)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最高, 为98.99%, 其中C4和V2编码的蛋白变异较大。重组结果分析显示,分离物TYLCV-Abu是由TYLCV-F(GenBank登录号KY971326)和TYLCV-KSQ1-3重组得到, 重组区域为其基因组2 617-2 782 nt区域。这是首次从苘麻样品中扩增到TYLCV全基因组序列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草地贪夜蛾对小麦的为害风险,我们以取食玉米作为对照,开展研究取食小麦对草地贪夜蛾的存活率、取食选择性、生长量和3种解毒酶及乙酰胆碱酯酶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初孵幼虫在小麦上的存活率与玉米并无显著差异,高达90%以上。用小麦连续饲喂3龄幼虫7 d,日均体重增加迅速,与取食玉米无显著差异(P0.05)。2龄幼虫取食选择率为小麦玉米,3龄和4龄幼虫的取食选择率为玉米小麦,但均无显著差异。值得注意的是,小麦饲喂48 h后草地贪夜蛾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和多功能氧化酶含量表现为显著诱导上升,而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无显著变化。本试验结果初步表明草地贪夜蛾存在为害小麦的风险,应加强草地贪夜蛾在麦田发生情况的监测,同时应重视草地贪夜蛾取食不同寄主对药剂敏感性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E.Smith)是世界性重大农业迁飞害虫, 在我国已呈严重暴发态势, 对我国玉米等农作物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农药防治是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控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但是不合理的使用农药会对环境安全和施药人员带来潜在的风险?本文结合我国田间化学农药防治草地贪夜蛾的实践和效果, 评估了8种田间常用防治药剂的环境风险及其对施药人员的健康风险?推荐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基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虱螨脲作为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控的首推农药,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作为首推生物药剂, 高效氯氟氰菊酯和乙酰甲胺磷须谨慎使用?本研究从农药应用风险角度提出了具体的草地贪夜蛾合理用药建议, 以期为草地贪夜蛾的有效安全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展膜油剂是一种专为省力化施药研制的农药剂型。为明确新药剂4%嘧菌酯·噻呋酰胺展膜油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在河北省、湖北省、湖南省及上海市选取8地进行了2年田间药效试验,比较了不同剂量处理间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4%嘧菌酯·噻呋酰胺展膜油剂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较好防效,优于对照药剂25%嘧菌酯悬浮剂及240g/L噻呋酰胺悬浮剂防治效果,且使用方便。当施药量达到200mL/7667m^2时,2014年,在河北省、湖北省、湖南省及上海市,药后14d防效分别为82.41%、89.2%、83.25%及95.29%;2015年,在河北省、湖北省、湖南省试验地,药后14d防效分别为81.72%、81.95%、90.9%;两年防效均优于或持平于对照药剂。最佳施药量为200mL/667m^2.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聊城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如何正确领会中央政策精神,正确认识大干水利与农民减负关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摆正水利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坚持走“水利为社会,社会办水利”的路子,充分发挥集体、个人的积极性,大力推行股份制、合作制。同时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规模、质量、效益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水利工程的建设、维护和管理投入主要按照实行“谁受益,谁负担”。推广用水户协会管理模式,提高群众节约用水、计划用水、群众参与水利建设与管理的积极性,提高和巩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发防控IBDV变异株和基因Ⅶ型NDV感染的高效廉价多联疫苗,将IBDV中国流行变异株的VP2基因共有序列插入到含有基因Ⅶ型NDV毒株F和HN基因的嵌合型NDV LaSota-ⅦF/HN全长基因组cDNA的质粒pNDFL-ⅦF/HN中,构建含有IBDV变异毒株VP2基因的重组NDV全长感染性克隆pNDFL-ⅦF/HN-VP2。将pNDFL-ⅦF/HN-VP2和辅助质粒共转染BHK-21细胞拯救重组NDV rChiLaSota-VP2。利用PCR和Western blot对重组NDV进行鉴定,并对重组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重组NDV rChiLaSota-VP2拯救成功并可以正确表达IBDV VP2蛋白。第25代重组NDV在鸡胚中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rChiLaSota-VP2保留了LaSota株在鸡胚中高滴度复制、低致病性和遗传稳定性等生物学特性。重组NDV rChiLaSota-VP2的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峰值可达10-8.16/100μL,鸡胚平均致死时间(MDT)为134 h, 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  相似文献   
10.
土壤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广泛存在于土壤环境中,其严重威胁着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发展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对于减少病原菌扩散传播、防控传染性疾病、维护生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显色培养技术、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子生物学技术、拉曼光谱技术、流式细胞技术和生物传感器等,并对其原理、应用及优缺点进行了全面比较。最后,对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提出展望,旨在促进土壤环境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检测和生物风险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