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5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名人与茶     
廖武  缪士毅 《茶业通报》1995,17(2):47-47
名人与茶廖武,缪士毅(浙江省永嘉县农业局)我国是茶的故乡,栽培茶叶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古往今来,不少名人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或以茶会友、或借茶抒怀、或以茶寄寓、或倾之以情、或赞之以文。他们为此留下的轶闻雅事,成为中国茶文化中的一朵朵璀灿奇葩。宋代大文豪...  相似文献   
2.
不同施肥量对作物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的施肥量对作物的影响是很大的,根据作物各生长期对肥料的不同需求恰当施肥,有助于发挥最大肥效,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本文以水稻和甘蔗为例,从作物的需肥规律、不同的施肥时期以及肥料的效能等方面分析了不同施肥量对作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廖武 《云南农业》2022,(4):20-21
基层农机推广工作面临着经费投入较少,没有试验示范基地,农机推广人员业务素质不佳,工作积极性不高等诸多问题.积极争取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对农机推广工作的支持,完善规章制度,加强业务培训,激发农机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购机补贴"为农机推广工作的切入点,支持和引导农民购置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推动基层农业机械化高质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报告无缝线巩膜隧道切口在软性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并评价其疗效。方法:22例软性白内障,其中先天性5例,并发性3例,外伤性14例,通过弦长3.5mm及5.5mm的眉状隧道切口摘除,然后植入光学面为6.0mm折叠式及PMMA一体式人工晶体,切口不缝合。  相似文献   
5.
6.
7.
茶树黑刺粉虱暴发原因及综防技术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武  杨焕清  吴志文 《茶叶》2005,31(4):246-247
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Quaintance)]属同翅目粉虱科,以成虫与若虫剌食茶树嫩叶,并发茶煤病。随着茶园区域化、规模化开发,该虫已严重为害茶园,成为我县茶叶产地的主要害虫。为有效控制其为害,我们于2001年开始对黑刺粉虱发生情况、暴发原因进行分析,并探索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现将结果通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永嘉乌牛早名茶开发成效与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廖武 《茶叶》2005,31(3):178-180
永嘉县地处瓯江下游北岸,境内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楠溪江,以山清、水秀、岩奇、洞幽、村占、瀑多、滩林美称而闻名海内外。据考证,在清朝乾隆年间,罗溪龙头村一位采药农民金某,在乌牛岭下长夹岭发现一丛特早生茶树,挖回通过压枝踏丛进行繁殖推广,当地称为“岭下茶”、“龙头茶”等。  相似文献   
9.
廖武  杨焕清 《中国茶叶》2005,27(6):37-37
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Quaintance)]属同翅目粉虱科,以成虫与幼虫刺吸茶树叶片汁液为害,并诱发茶煤病.随着茶园区域化、规模化开发,该虫已严重为害茶园,成为浙江永嘉县茶叶生产的主要害虫.为有效控制其为害,笔者于2001年开始对黑刺粉虱发生情况、暴发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探索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永嘉乌牛早     
廖武 《茶业通报》1992,14(2):25-26
乌牛早是浙南山区一个特早生茶树品种,主要分布在永嘉县罗溪、仁溪、乌牛一带山区。产地气候暖和、雨量充沛、生态环境优越。1985年农业局组织力量进行早茶品种资源普查时考证,乌牛早于150年前,由罗溪乡龙头村金某路过乌牛乡岭下村时发现,单株培育而成,当地茶农习惯称谓“岭下茶”。1985年种植面积1112亩,年产炒青茶600担。“七四”期间早茶开发列入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项目,创制产品在1987、1989年分别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