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武穴市农业局通过综合栽培技术措施进行鄂杂棉10号超高产栽培技术示范,2008年在鄂东地区气候异常和病虫危害发生较重的情况下,示范片平均每公顷皮棉产量2861kg,实现了超高产栽培目标,并探索出了培育壮苗、合理密植、全程化调等超高产栽培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武穴市棉花高产创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武穴市2008年和2009年棉花高产创建情况,分析了武穴市棉花高产创建存在的规模不大、密度不足、施肥不当、气候异常、水利不便、效益不稳等六大突出问题,提出了发展规模生产、依托科技增产、技术革新、创新服务、整体联动、修整水利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SH31是由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利用棉花核不育技术选育的两系抗虫杂交棉品种.2007年武穴市(属鄂东地区)作为优质棉品种引种试验,当年每hm^2子棉、皮棉产量分别为5104kg、2200kg.子棉和皮棉单产均居14个参试品种之首。2008年武穴市农业局在石佛寺镇观湖村张从斌0.17hm^2棉田进行了超高产栽培技术攻关;在石佛寺镇观湖、龙坪镇朝阳、武穴办事处朱奇伍田地分别进行了6.67hm^2超高产栽培连片示范.并于10月9日分别通过了湖北省农业厅棉花专家组现场验收.  相似文献   
4.
鄂杂棉10号在鄂东地区超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选用杂交抗虫棉鄂杂棉10号进行超高产栽培技术示范,在部东地区气候条件异常和病虫为害较重的情况下。通过起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的综合应用.示范片皮棉平均单产为2861kg/hm^2,实现了超高产栽培目标,并探索出了一条以培育壮苗、合理密植、平衡施肥、全程化调为核心技术的超高产栽培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5.
针对武穴市温州蜜柑大面积低产、品质差、大小年严重等问题,对温州蜜柑园进行了夏季修剪.主要采用抹除夏梢、短截、回缩和环剥等夏剪方法,获得了抑制新梢徒长,促发量多质优的早秋梢结果母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增进果实品质的效果;同时具有改造郁闭树和衰弱树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不同栽培条件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中主要病害,它的发生和流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受菌源、品种、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它还受栽培条件的影响,其中不同类型田油菜菌核病发生特点有差异。为了研究水田油菜和旱地油菜菌核病的发生规律,2011年~2012年我局开展了不同类型田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调查。  相似文献   
7.
不同种植方式对油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双低油菜中双10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栽培方式及沟宽配置对油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沟宽配置、耕作方式下栽培对油菜产量有极显著影响,不同耕作方式下的沟宽配置时产量有显著影响.免耕移栽纯利润最高,免耕直播次之,翻耕移栽最低;免耕直播利润率最高,免耕移栽次之,翻耕移栽最低.  相似文献   
8.
洪涝灾害对水稻生产的影响评估及抗灾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系统调查的方法,调查分析了超级稻和常规稻在分蘖期不同淹水时间对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提出了水稻受灾后技术抗灾对策和关键技术措施。不同淹水条件下,超级稻和常规稻均随淹水时间延长减产幅度加大,产量降低的原因主要是有效穗数、穗总粒数和千粒重下降,且全生育期延长。超级稻对淹水胁迫的抗性和适应能力优于常规稻,受害轻,恢复生长快,减产幅度低。早稻翻秋种植是灾后重要的补救措施,其关键技术是适时早播,适当增加播种量。  相似文献   
9.
播种期和播种量对免耕直播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扬两优6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播种期和播种量对免耕直播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和播种量及其互作对产量均有极显著影响。在试验因素水平范围内,随着播种期的推迟,产量极显著降低;随着播种量的增加,产量增加,达到最高产量后再增加播种量产量降低;不同播种期所要求的最适播种量不同。在产量构成因素方面,播种期和播种量主要是显著影响免耕直播稻的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有效穗数。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35%噻嗪·毒死蜱EC对水稻褐飞虱的防治效果,为该产品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2008年我们进行了该产品的田间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