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1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皖棉 2 1为中早熟品种 ,生育期 1 30天左右 ,该品种集高产、稳产、优质、抗病、低酚、管理省工等优势于一体 ,很适于麦 (油 )连作的栽培模式 ,不但能有效地解决黄淮棉区粮、棉、油争地、争季节、争劳力的矛盾 ,而且又避开了早春低温、阴雨烂种死苗的问题 ,有利于实现粮 (油 )棉双高产 ,双丰收。1抢收前作 ,施足基肥油菜 (大麦 )成熟收获后 ,随耕翻整地施足基肥 ,以有机肥为主 ,无机肥为辅。一般每公顷施土杂肥 45 t、尿素 1 1 2 7.5 kg、磷肥 75 0 kg、氯酸钾 30 0kg,微量元素硼肥、硫酸锌各 1 5 kg。若是板茬开沟移栽的棉花 ,缓苗后应立即…  相似文献   
2.
淮北地区麦棉两熟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8—1992年引进麦棉品种58个,多点次安排品种区试,筛选出适宜淮北地区两熟栽培的皖夏1号、中棉17号、皖夏2号、中棉16号、徐州8785、85中33、宿育1号、徐州21号、陕农7859等棉麦品种。针对配套品种就播期、密度、肥水运筹、化学调控、套种方式等关键技术措施,进行了较系统的深入研究,总结出一套麦棉早熟丰产栽培技术,如棉茬麦栽培技术、棉花小壮苗麦后移栽技术、麦田晚春套种棉花技术、麦田初夏套种棉花技术。四年中开发推广麦棉两熟栽培面积84.2万亩,创社会经济效益80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3.
皖棉21是杂交低酚棉,标记叶,表现高产、稳产、优质、抗虫、抗逆等特性,适于长江及黄河棉区的大麦茬、油菜茬移栽及瓜田套种。根据淮北棉区实际生产情况,同时结合品种自身特点,提出了适于节本高效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短果枝棉2号是以淮397系为母本、淮495系为父本选配培育的海陆混杂交棉新组合,其杂交一代突出特点具有显著的短果枝性状,棉株下部叶枝少、赘芽少、无群尖。初步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集早熟、高产、稳产、优质、抗虫等多种优点于一身,田间栽培管理轻简,同时开花、结铃、吐絮异常集中,适于麦后直播及机械化种植。  相似文献   
5.
皖棉14简介     
刘伟  张家宪 《中国棉花》2004,31(12):16-17
皖棉 1 4(淮无 8系 )是淮北市黄淮海低酚棉开发研究中心利用杂交育种的方法育成的短季低酚棉品种 ,1 999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针对品种的不足 ,1 999年以来对其进行了提高和优化 ,经南繁北育 ,目前皖棉 1 4优系在产量、品质、抗性等方面都大大超出原品种。1生育特性皖棉 1 4优系夏播全生育期约 1 1 5天 ,晚春播为 1 2 5~ 1 30天 ,出苗好、苗期长势较强 ,果枝上仰 ,果枝节间较短。植株塔形 ,株型紧凑且疏朗。株高 80~ 90 cm。叶片浓绿 ,叶较小 ,厚实且上翘 ,通风透光好。该品种生长稳健 ,对肥水反应不敏感。棉株上桃稍迟 ,但开…  相似文献   
6.
张家宪  张振  刘伟 《中国棉花》2001,28(6):20-20
1亲本的选择淮杂 2号为杂交种 ,亲本是抗虫淮无 8系及淮北 1 3系。淮无 8系是 1 984年以豫无 1 9B为父本 ,皖夏棉 2号为母本进行杂交 ,杂交种当年进行了南繁。1 985年夏从 F2 代种子中选出一批低酚单株 ,其中编号 845单株后代 (即 845株行 )田间表现优异 ,于是 1 986年夏以 845为母本与中棉所 1 4(父本 )杂交。1 990年南繁中我们把该组合第 6代选出的优株作母本与皖夏 1号杂交 ,同时所做的组合还有皖夏1号×汉寿 A。 1 991年夏 ,又把这两个组合复合杂交 ,组合式为 :(皖夏 1号×汉寿 A)× [(无毒 845×中棉所 1 4) F6×皖夏 1号 ]。而后把…  相似文献   
7.
阜阳市棉花良种繁育体系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阜阳市常年植棉 1 0万公顷 ,占安徽省棉田面积的 1 /4,经过多年的发展 ,在良种繁供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 ,为提高棉花生产整体水平奠定了基础。1良种繁供体系建设现状1 .1推广了综合性状较好的新品种 :棉花品种经过了 5次更新 ,当家品种趋于稳定 ,生产上推广了一些高产、优质、抗病、早熟新品种。当前以杂交棉和抗虫棉为主 ,品种有中棉所 2 9、中棉所 41、国抗棉 1号、保铃棉 32 B、皖棉 1 3等。1 .2初步建立了良繁体系 :1 995年阜阳市政府成立了良种棉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 ,通过多年工作 ,良种繁育已经初具规模 ,1 997年就生产棉花…  相似文献   
8.
张家宪  胡岩  刘伟  赵太宇 《中国棉花》2003,30(10):31-32
皖棉 2 1 (淮杂 3号 )是淮北市黄淮海低酚棉开发研究中心利用综合的育种方法于 1 999年冬培育出的杂交棉新品种 ,母本为淮北 2系 ,父本为淮北 8系。该品种在基本不整枝 ,不化控 ,不打药的情况下仍能获得高产稳产 ,其低酚棉子还能够综合开发利用。淮杂 3号适于长江及黄河棉区的大麦茬、油菜茬接茬移栽及瓜田套种。2 0 0 3年 1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命名皖棉 2 1。1品种特性淮杂 3号为早中熟陆地低酚棉 ,具有较好的形态抗虫性 ,生育期 1 30天左右。株高 1 0 0cm左右 ,植株塔形 ,生长稳健。叶型为胖鸡脚叶 ,中等大小 ,叶色浓…  相似文献   
9.
2006-2007年在新疆示范种植约300 hm2皖棉21,具有出苗快,长势稳,赘芽少,开花结铃快而集中,成铃率高等优点.两年示范的实收产量是:2006年在阿克苏地区的子、皮棉产量每公顷分别为7294.05 kg、3355.26 kg,分别比对照中棉所35增产14.2%和32.3%.2007年在农五师81团的子、皮棉产量为7350 kg、3375 kg,分别比对照新陆早13增产18%和30.2%.在肥力高的田块,皖棉21的子棉产量达到9225 kg,皮棉产量达4289.6 kg.纤维品质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HVICC)测定结果:上半部平均长度33.28 mm,比强度32.3 cN·tex-1,麦克隆值4.18.  相似文献   
10.
皖棉38(淮杂棕)和皖棉39(淮杂绿)是淮北市黄淮海低酚棉开发研究中心于2002年分别选用淮北13系和绿色淮北13系为母本、棕色淮无8系和绿色淮无8系为父本杂交配制而成的高产、优质、早熟、低酚、抗病虫、管理省工、彩色杂交棉。2003年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海南基地的彩棉亲本进行田间测评,并给予充分肯定,作为有推广应用前景的专用棉,经省种子管理站批准同意2004-2005年在淮北地区进行了彩色棉区域试验、生产试验,2006年1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皖棉38和皖棉39。1特征特性淮杂彩棉为早熟陆地杂交低酚棉,具有较好的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