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9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必桦  王剑锋 《茶业通报》2003,25(4):158-160
本文分析加入WTO后我国绿茶发展所具备的优势现状和影响我国绿茶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并具体阐述今后我国绿茶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为降低油茶育苗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对油茶芽接和扦插育苗进行了试验比较。结果表明:油茶扦插成活率高于芽接30%~50%;每公顷出苗量高于芽接1倍多;苗木良种纯度高,但生长量滞后芽接0.5~1年;每公顷成本投入低于芽接15.75%;收入高于芽接2.36倍;扦插育苗经济效益显著,市场竞争力强。  相似文献   
3.
茶叶质量管理与安全控制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述了ISO9001、ISO14001、GAP、HACCP、GMP和ISSOP等质量体系的基本概念,并针对当前茶叶质量安全所面临的的共性问题,应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技术模式,构建茶叶质量管理与安全控制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高产优质油茶单株的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 要:依据一定的选择标准,以高产优质油茶单株的选择为目的,在祁门县平里、祁红等地开展油茶单株的选择研究。经过2007-2009三年连续选择,并对选择单株产量、品质等性状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07、08年选42#、51#、55# 三个单株连续两年鲜果实测产量平均为1.87 kg/m2、1.10 kg/m2、2.25 kg/m2,折成油产量分别0.14 kg/m2、0.09 kg/m2、0.15 kg/m2,且品质表现较好。09年选62# 干仁油率达60.11%,鲜果油率11.76%,表现出较高的产量性状。42#、51#、55# 三个单株决选;56#、61#、62#三个单株待选。  相似文献   
5.
我国茶叶流通现状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我国茶叶流通的现状 1.1 流通主体呈现多元化 ①、茶农 2004年我国茶叶面积已达126.5万hm2,全国茶农3000万,人均茶园293m2,85%以上的茶园由个体农户种植管理并进行生产经营[1].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祁红超微茶在安徽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研制成功,它是采用祁红功夫红茶原料,利用粉体加工技术精制而成,是祁门功夫红茶的深加工产品。祁红超微茶粒径小于200目,细腻润泽,红棕色,呈粉末状。祁红超微茶的问世,填补了安徽茶叶产品领域的一项空白,其独特的品质更加迎合现代茶叶消费与综合利用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7.
祁门红茶初制中萎凋与初烘工艺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本试验设置高、中、低的3种萎凋风力处理和重、中、轻3种初烘程度处理,研究祁门红茶初制中不同的萎凋、初烘工艺对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应试验茶样所检测得到的水解产物、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含量数据有一定差异、却大都并不显著,说明现有的制茶设备调控适应性强。风力大的萎调方式工效较高但水解作用较弱,果胶质、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等水解产物含量略低,风力小的萎调方式水解作用较强、水解产物略高,但工效较低、调控难度大,中等风力的萎凋方式工效较高、理化品质表现较好。初烘程度偏轻的处理,酶性反应及湿热作用较强、时间较长,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茶多酚等主要理化品质成分含量相对较低,茶褐素含量较高。初烘程度适中的处理,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茶多酚等主要理化品质成分含量相对较高,茶红素、茶黄素、茶褐素等比例相对适宜。初烘程度偏重的工艺处理掌控不佳时,容易造成急火或高火,并且不利于后续的足烘焙香。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安徽在创制名优茶方面优势与不足,并就如何利用茶叶结构二次调整契机,发展安徽茶叶名牌优势,带动整个皖江茶叶市场以利于我省茶叶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与思路。  相似文献   
9.
凌云强  张必桦  赵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4,(31):10881-10882
分析安徽省茶树引种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就当前安徽省茶树引种工作需要注意和思考的几个问题分别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我省中小茶叶企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必桦 《茶业通报》2007,29(4):153-154
本文分析我省中小茶叶企业的背景及现状,并提出我省中小茶叶企业良性发展的建议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