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苜蓿传粉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概述了苜蓿传粉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进展,包括苜蓿传粉生态、交配系统、结实特性等,介绍了苜蓿传粉生物学的研究现状,提出今后研究中应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苜蓿花期调控与传粉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苜蓿花期与昆虫活动不遇的问题,通过刈割进行花期调控,以提高初花期及盛花初期的传粉效率,并探讨对种子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刈割后苜蓿的花期明显推迟,传粉效率显著提高,其中访花频次由原来的23次/10m2·d提高到刈割后的180次/10m2·d;在初花期及盛花初期标记的花序结荚率及荚内种子粒数分别由对照的(17.12±2.83)%和(3.94±0.31)粒提高到刈割后的(84.1±1.21)%和(5.31±0.22)粒;整个花期的平均结荚率/花序由刈割前的43.77%增加到刈割后的59.43%;刈割后的苜蓿种子产量与各构成因素的相关性依次为:花序数/枝>荚果数/枝>荚内种子粒数>结荚率/花序>分枝数>单花数/花序.对种子产量与构成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单枝条产量(Y)与花序数/枝(X1)、结荚率/花序(X2)具有真实回归关系Y=-1.735+0.034 X1+0.036 X2(R=0.788).在该地区确定适宜的刈割时间可明显推迟花期,提高种子产量.合理的刈割时间是在花期得到推迟的情况下,使生育期尽可能长.  相似文献   
3.
对不同生长区域的新疆大叶苜蓿花部综合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迁地条件下的苜蓿花期较原生长地推迟10d左右.(2)迁地条件下每单花胚珠数为(9.5±0.61),提供给传粉者的报酬为(4454±463)花粉粒和(0.32±0.08)μl/d花蜜,花粉败育率达(38.7±2.4)%,花粉传递效率P/O值为(472.56±52.24).原生长地每单花胚珠为(11.8±0.7)个,提供的报酬为(3213±250)粒花粉和(0.95±0.06)μl/d花蜜,花粉败育率为(17.07±2.29)%,P/O值为(272.86±30.12).在原生长地,大叶苜蓿较高的花蜜量可能限制了花粉的发育,使得苜蓿单花的花粉数量明显低于迁地条件下的花粉数量.而花粉的败育一定程度上归因于花粉发育过程中环境因素的影响.(3)迁地条件下,构成苜蓿花部综合征的诸因素均发生了显著性变化,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变化是导致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5.
6.
人工授精使用公鸡的好坏,不仅影响到受精率的高低,而且对人工授精工作的劳动效率,对鸡场的生产计划都有影响。为此,应做好公鸡的选择和饲养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7.
被子植物中花部特征和形态多变性显示出对多种传粉模式的适应性。前期观测发现,早春短命植物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因花小、不够醒目表现出与自花传粉相适应的花部特征,而花药状的花瓣、宿存的花萼似乎与吸引传粉者有一定的关系。为了探讨其花部综合征与传粉模式的相互关系,通过野外观测、人工控制试验等对其开花习性、花部特征、花瓣的广告效应和交配系统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播娘蒿为兼性自交的交配系统类型,自交亲和但保持异交能力。晴朗天气,10:00左右开放,17:00左右闭合,花期1~2 d;开放后的单花,雌蕊不断伸长,经历了低于雄蕊、与雄蕊等高和高于雄蕊3个阶段。播娘蒿有传粉者,但访花频率极低,分别为(0.062±0.027)flower·h^-1(2015年)和(0.01±0.005)flower·h^-1(2016年)。控制试验显示花药状花瓣和宿存花萼不具有增强吸引传粉者的广告效应。播娘蒿柱头花粉主要来源于自花粉,自花粉的传递发生在雌蕊与两轮雄蕊分别等高的时期。播娘蒿极小的花、花药状花瓣、较低的胚珠比(P/O值)等是花器官资源投入减少的结果,是与自花传粉模式相适应的繁殖对策。  相似文献   
8.
新牧1号杂花苜蓿交配系统的等位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连续系统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新牧1号杂花苜蓿的交配系统进行研究,旨在分析苜蓿的自花粉早熟及克隆生长习性对居群遗传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1)两种群多态位点的百分率均为50;, 其中,子代平均每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1.58,平均每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07,亲代平均每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1.6,平均每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1;(2)子代和亲代居群的固定系数F平均值分别为-0.006 7,-0.15,都偏离了F=0下的平衡状态,子代和亲代都属于高异交率的外繁育类型,但从固定指数的大小看,子代的异交率与亲代相比有明显的下降趋势.(3)苜蓿的自花粉早熟、克隆生长习性和昆虫传粉造成的自花粉滞留导致了自交率的提高,因其严格的自交不亲和系统在保证较低的自交率方面起到了有效作用,使得种群的遗传结构仍处于一种良好的状态,保持着较高的异交比例.  相似文献   
9.
黄花草木樨是一种广泛分布的豆科牧草,具6~7枚胚珠,但大多数荚果只形成1枚种子.对其种子形成过程、受精前后胚珠发育状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究其种子败育原因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黄花草木樨种子发育从基部开始,从基部向上数3号位置以后的胚珠大量败育,最终1号位置80% 的胚珠可形成种子;受精前,胚珠发育无明显的位置效应,...  相似文献   
10.
扎龙自然保护区银鸥繁殖习性观察张爱勤,王丽华(齐齐哈尔师范学院161006)银鸥(Larusargentatuw)是世界广泛分布的鸟类之一,数量较大。其生态研究较少,我们于1984、1992年先后在扎龙自然保护区总部东南面积约为10km2的银鸥巢区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