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12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1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棉花胞质不育三系观察试验初报张相琼,张东铭四川省农科院棉花所简阳6414001992~1993年,对引进美国棉花胞质不育三系配套材料进行了亲本及杂种F1田间试验,研究了其在我省地区的表现及利用价值,同时用其不育系与几个不同类型材料杂交,观察了F1的恢...  相似文献   
2.
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产量及其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探明杉木中心产区决定林木速生丰产和丘陵地区限制杉木成材的内在生理因素和外在生态条件,从定量方面研究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物质积累、运转和分配规律,研究它们的营养元素内向的生物循环是十分重要的.在从事杉木抚育间伐试验过程中,我们对会同和朱亭林区这两个不同地域类型杉木林的生物产量进行了测定,并对这个系统中的林地土壤和林木养分元素含量作了定量分析,初步找到了一些影响杉木速生丰产和限制杉木成材的生理生态因素和指标,现将第一部分关于生  相似文献   
3.
为了快速筛选出适应四川生态环境的高油酸花生品种,发掘优质的高油酸资源,进而促进四川高油酸花生产业发展.以16份本地及引进的高油酸花生品种为材料,用调查取样及数据分析法比较以上品种在经济学性状、产量、生长特点、抗性及单株产量等方面的表现.'中花415'、'冀花13'、'豫花37'、'开农1760'和'冀花16'在荚果大小...  相似文献   
4.
5.
优质棉PD系利用研究简报四川省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张相琼,张东铭,黄观武,曹鉴忠,周宏俊四川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简阳641400我所从80年代中期引进美国优质棉PD系,通过与不同类型的陆地棉品种结合不同的杂交方法,现已获得一批兼具优质、高衣分和抗病或早熟...  相似文献   
6.
7.
棉花抗病核不育两用系的培育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78 年开始选用含棉花核雄性不育基因m s14的两用系473A、抗枯萎病品种陕棉9 号及抗枯黄萎病品种中棉所12, 通过杂交转育、病圃与非病圃、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双重交叉选择, 成功地培育出抗枯萎耐黄萎和抗枯萎抗黄萎的核不育两用系抗A1 和抗A2。并对其抗性遗传、抗性与产量的配合力及其利用情况进行了研究, 以抗A1 和抗A2 作母本已选配成3 个杂交种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8.
棉花抗病核不育两用系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1978年开始,选用含棉花核雄性不育基因msc1的两用系473A,抗枯萎病品种陕棉9号及抗枯黄萎病品种中棉所12号,通过杂交转育,病圃与非病圃,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双重双向选择,成功地培育出抗枯萎病,耐黄萎病和抗枯萎病,抗黄萎病的核不育两用系统抗A1和抗A2;并对其抗性遗传,抗性与产量的配合力及利用情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四川棉区研究不同氮肥施用水平时棉花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站果表明:在一定水平下.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棉花株高、单株果节数和产量相应提高;当纯氮施用达到450kg/hm2时.其产量、经济效益达到最高,而当施用术达到600k/hm2时,其经济效益还低于零氮水平.在一定氮肥施用水平的基础上,配合施用一定数量有机肥料,其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0.
川杂棉23是利用转基因(含Bt)抗虫核不育系抗A3为母本,优质丰产品系ZR6为父本培育的转基因抗虫杂交种。2009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川审棉2009003)。该品种高抗红铃虫、抗棉铃虫,丰产性好,杂种优势强。主要适宜四川棉区及长江中下游部分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