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36篇
园艺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扶芳藤(Euonymusfoytunei Hand—mazz)亦称爬行卫矛,爬墙虎、爬墙龙,冬青芽。属卫矛科常绿藤本树种。近期我在伊川农村调查,发现一株26年生的扶芳藤攀墙而上,盖满门楼。初冬时节,万木调零,唯此树叶片红、绿掩映、朔果红,黄如花,点缀叶间,引人注目。自然而显秀气,古朴更见美丽。据主人林永信介绍,他建宅时,有意将这棵长在圪磷上的扶芳藤留下,而今已有26个春秋  相似文献   
2.
闽诱3号是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用秋水仙素处理浙皮1号大麦品种,经过4年5代选育而成的二棱皮大麦品种。该品种籽粒淡黄色,千粒重历年平均39.4克,籽粒粗蛋白质含量10.7%,16种氨基酸含量为9.2283%,适合酿造啤酒和作为猪饲料。经过1992年和1993年福建省区域试验,表现早熟,秆矮,抗倒,生长整齐等特点,亩产两年分别莆大麦4号增产9.4%和5.8%。其生长速度快,营养体繁茂,生物量大,营养  相似文献   
3.
福繁904是福建省农科院稻麦所于1979年春用福矮麦2号×75-5253的中间材料作母本与红芒22杂交,经南育北繁异地多点培育鉴定,1982年夏育成的早熟高产新品种。通过二年省区试和试种、示范,1987年3月下旬,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麦类专业组现场鉴定认为,福繁904具早熟、大粒、耐湿、后期转色好等特点,适宜幅建南部地区推广。主要特征特能: 芽鞘绿色,幼苗直立、浓绿;株高95~100厘米,茎秆粗壮,株型较紧凑;主茎8~9片叶;麦穗纺锤、长8~9厘米、长芒,小穗着生密度中等、中部小穗结实多为  相似文献   
4.
小麦新品系抗赤霉病鉴定简报叶定生,张绍南,张秋英,余建华,涂祖荣(福建省稻麦研究所福州350019)利用太谷核不育材料,通过逐代施加小麦赤霉病压力、轮回选择,获得69个小麦新品系。1993~1994年度将这批品系各分为M,分别送往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进...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于1987年以浙江省农科院选育的分蘖性能较好并在福建生产上有一定种植面积的浙皮1号为母本,与引自国外的大粒、对白粉病免疫的S096杂交,经2次加代3年选育,1993年定名丰抗1号.1995年改名闽麦02.它是二棱皮大麦,属erectum Schubl变种.  相似文献   
6.
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选育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系)鉴定结果(1995~1996年度)叶定生,张绍南,张秋英,余建华,涂祖荣(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福州50019)材料和方法用稻麦所育成的小麦品种86—5,以及咸阳84加(79)一3—1—1作父本,对太谷核...  相似文献   
7.
1闽麦06选育经过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于1985年春用加拿大11作母本,浙皮1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获得杂交种子35粒;当年冬种,将收获的种子单粒播种,翌年春成熟时,去伪去劣后进行收获混合脱粒。1986年冬在本所试验场种植FZ群体25行,1987年春成熟时表现丰产性好、转色好,从分离材料中选择优良单株;当年冬种按株系粒播,其中编号3244的株系表现中杆、穗大、粒大、丰产性好、白粉病较轻、较整齐、从中选择优良单株,1988年冬种植F4株系,其中4121株系表现在生育基本稳定,较整齐、穆大、粒大、白粉病较轻,从中选择整齐一致优良单株…  相似文献   
8.
切离处于分蘖盛期二棱皮大麦 (浙皮 1号 ,申麦 1号 ,莆 6 0 0 8,闽麦 0 2 )植株的各个分蘖 ,将其基部浸泡于 0 4g/L的秋水仙素溶液中 2 4h ,可诱发产生大量性状变异 ,在M2 代 ,对5个性状的考察结果显示 ,4个品种 (系 )处理的株高 ,主穗长 ,千粒重 ,均产生显著到极显著的变异 ;主穗粒数和单株有效穗数 ,有 3个品种 (系 )处理产生显著到极显著的变异。选择结果表明 ,这些变异在M1代可进行有效选择 ;有些变异在M2 代就可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
1 选育经过闽麦 0 2系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针对福建省大麦生产上存在白粉病重、产量低的主要问题 ,于 1987年用在福建省生产上有一定种植面积 ,由浙江省农科院选育、分蘖性能较好的浙皮 1号为母本 ,用中国农科院品资所提供的 ,表现大粒 ,高抗白粉病的SO96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 2次加代、 3a选育 ,1991年出品种比较圃 ,编号 870 2 ,1993年取名“丰抗 1号” ,1995年改名为“闽麦0 2” ,1998年底通过莆田市品种审定。为二棱皮大麦 ,属erectumSchubl变种。2 特征特性幼苗直立 ,淡绿色。株高 86~ 96cm。秆粗3 5mm左…  相似文献   
10.
用 0 4g/L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分蘖盛期的二棱皮大麦 (浙皮 1号 )的植株 ,在M1代即获得四倍体类型 ,同时还获得许多早熟、大穗、高秆等性状变异的二倍体大麦植株 ,并从这些变异株中选得一优良株 ,经加速培育 ,闽诱 3号即在生产上示范推广 ,且很快通过了省级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