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2 毫秒
1.
2.
概述了古丈县林业经营和茶叶生产的现状,论述了两者的特点和相互间的作用,指出古丈县林业和茶叶生产只有秉承既要生态又要效益的发展理念,二者双轨并进,协调发展,才会真正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3.
1990年人工释放中华卵索线虫防治麦田一代粘虫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都尔防除芝麻田杂草示范总结姜昆,张自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州450002)(驻马店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芝麻是我省的主要油料作物。由于芝麻苗期长势较弱,根系较浅,容易受到杂草的危害。加之本省6、7月份雨水偏多,土壤墒情好,有利于杂草的滋...  相似文献   
5.
<正> 近几年来油菜面积不断扩大,由于收割不及时,轮作倒茬和油菜秸杆、角皮沤制肥料时不够合理,导致了麦地野油菜的猖獗危害.据调查:大部分麦地野油菜的密度为每平方米50-80株,少数严重地块,每平方米达100株以上,严重影响着小麦正常生长.针对这一问题,1979——1981年进行了二甲四氯防治麦地油菜的研究.几年来试验示范结果证明:二甲四氯对野油菜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喷一次药,死株率可达93.1——100%,对小麦安全,价格低廉,每亩投资药费仅0.29元,属高效、低毒、低成本的化学除草剂.  相似文献   
6.
7.
中华卵索线虫对粘虫自然控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驻马店地区属我国粘虫一代常发区。根据1975~1989年在上蔡和新蔡县的田间多点调查,证明中华卵索线虫是粘虫幼虫的重要寄生天敌。58%的点对粘虫的寄生率达40%以上,最高超过90%。被寄生的粘虫食叶量平均减少38%。在18~20和22~27℃室温下,14天和8天后死亡。1984年为粘虫大发生年,上蔡县东岸村麦田粘虫密度达30.3~119.5头/m~2,由于线虫寄生率高达35.0~45.5%,未进行化学防治,小麦被害很轻。根据1979~1985年资料初步分析,线虫对一代粘虫常发区(新蔡县)的自然寄生率与二代粘虫常发区(锦州、公主岭、哈尔滨市郊)6月份诱蛾数有较显著的负相关,说明采取措施,保护利用中华卵索线虫,对压低粘虫迁飞基数是可行的。当地4月下旬至5月中旬的雨日、降水量和相对湿度是影响线虫对粘虫寄生率变动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8.
大豆与玉米间作关键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 驻马店市常年单作大豆面积8万多hm2,玉米26万hm2左右,一般每公顷效益5 250-6 750元,为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笔者在驻马店市郊和西平两地进行了大豆——玉米间作栽培模式示  相似文献   
9.
连续两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0%快灭灵干县浮剂对我省麦田常见的阔叶杂草如猪殃殃Galium aparine、荠菜Capsella burapastoris、播娘蒿Descurania sophina、田旋花Comvolvuhus arvensis等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不仅杀草速度快,而且不受低温、干旱等条件的影响。适宜的使用剂量在以猪殃殃、荠菜、播娘蒿为主的麦田为30g/hm^2;在以婆婆纳Veronica didyma、野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米瓦罐Silene conoidea为主的麦田为45g/hm^2;在以泽漆Euphorbia helioscopia、大巢菜Vicia sativa、麦家公Lithospermum arvense为主的麦田为60g/hm^2。施药时间以小麦三叶期至返青期为宜,喷液量以600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0.
对湖南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17处钟萼木分布点的立地因子、点间分布格局、群落特征、龄级结构、不同起源1年生幼苗根系以及人类活动等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影响钟萼木分布的原因。结果表明:在该保护区内,钟萼木分布以北坡为主,海拔区间550~930 m,人类活动、生境片段化、山地小气候以及科普宣传缺失是制约钟萼木分布的主要因素。钟萼木的根系发育是其适应生境地进化的结果。加强宣传、严格保护、迁地保护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是保护钟萼木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