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针对茶园土壤板结较为严重、行距小、耕作阻力大且易使耕作机构发生缠绕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元法的仿生铲,并对其进行减阻性能研究。使用离散元仿真与试验结合的方法对茶园板结土壤的物理参数进行测量。以鼹鼠爪趾为原型,结合其挖掘动作,设计出基于四杆机构的耕作机构,并使用离散元的方法研究鼹鼠爪趾的趾尖、趾廓及两者复合的仿生特征的减阻效果。离散元仿真结果表明,在各个耕作条件下,趾尖仿生特征的平均扭矩减小比例和功耗减少比例分别为1.72%~5.04%和1.58%~4.84%,趾廓仿生特征的平均扭矩减小比例和功耗减少比例分别为34.06%~39.29%和29.02%~34.73%,复合仿生特征的平均扭矩减小比例和功耗减少比例分别为36.61%~42.06%和30.84%~38.15%,说明趾尖和趾廓两个仿生特征的减阻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叠加,复合后的仿生特征有更好的减阻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前期研究中发现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的甲醇提取物具有体外抗菌活性。将干燥蚯蚓用甲醇浸泡、超声波提取、有机溶剂萃取粗提物,以抗菌活性分析为导向,采用正相和反相色谱相结合的方法,富集E.fetida中的非极性活性分子群Fr.2-5。运用TLC、HPLC-DAD、~1H NMR和GC-MS对Fr.2-5的物质组成进行了相互佐证分析。结果表明:Fr.2-5对Vibrio Parahemolyticus ATCC17802和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 ATCC12472有一定的抑制活性,活性部位主要由(不)饱和脂肪酸(酯)和少量甾体类化合物组成。  相似文献   
3.
芦苇的特性、开发利用及其防除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芦苇为禾本科高大草本植物,地下茎发达,自生能力强,蔓延比较快,在我国各地都有分布。芦苇在医用、作为食用菌和蔬菜栽培基质、饲料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另外,本文还针对芦苇作为危害性杂草提出防除对策。  相似文献   
4.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