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农作物   3篇
植物保护   1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山东省大豆年播种面积800万亩左右,张淑龄(1985)首次报道大豆孢囊线虫病在我省的危害以来,近年蔓延加重,对生产已构成严重威胁。现将对高密、胶县等18个有代表性县、市发生与防治情况的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夏大豆辐射诱变类型与频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Cor—射线:处理大豆风干种子,在1.69万、1.88万、2.16万、2.34万rad范围内,不同吸收剂量对M_1代出苗率无影响。不孕株随着剂量加大出现的频率大,品种间辐射敏感性差异很大,早熟突变频率低,大多趋向熟期偏晚,极早熟与极晚熟突变与品种有关,与吸收剂量无关。M_2代诱变的类型比较多,出现结荚习性及“多小叶”突变系。百粒重变异幅度较大。单一性状突变较少,以多性状突变为主,出现了打破基因连锁,蛋白质与脂肪含量同步增加的突变系。同一剂量对不同的品种效应不同。底荚高度在5—30厘米范围内,其与单株生产力呈显著的正相关。主茎节数在20节范围内与单株生产力相关不显著。M_3代各种突变性状趋于稳定。微突变引起大豆产量、蛋白质含量与脂肪含量同步增加的机率大。通过测产,选出了二个品种四个处理比对照增产23.43~54.17%,已提升品种鉴定圃。  相似文献   
3.
1979—1981年对山东省野生大豆考察结果表明:在北纬34°30°—38°15°,东经114°45°—122°45°均有分布,在海拔10—750米的高度范围内发现有野生大豆,750米以上尚未发现野生大豆;1980—1985年进行的研究表明:山东省野生大豆有两个种,野生大豆的高蛋白、多荚多粒等优异经济性状是大豆育种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4.
1987~1993年对山东省所有14个地市有代表性县区及邻省部分县市的大豆孢囊线虫病上标样,进行了病原生理小种的鉴定。结果表明,山东省存在1、2、4号生理小种,并初步确定了1号生理小种分布于济南以南、以东各地市;2号生理小种分布于鲁东北的德州、聊城;4号生理小种分布山东菏泽、东营等地市。来源于不同地区的病原虽属同一生理小种,但其侵染力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花生具有许多大豆所没有的优良性状,将其引入大豆,对大豆的品种改良很有意义,但目前国内外还没这方面的成功报道,我们自1987年开始研究利用大豆自花授粉后的花粉竹通道导入花生DNA技术,在D_2代获得多种类型的变异,为大豆种质创新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