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35篇
  4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大田栽培及盆栽试验两种方法,对工程菌株UB37及野生菌株UB1在不同施肥水平下,对玉米植株的固氮效果进行观测,利用公顷产量、棒三叶面积以及植株干重、全N含量等指标进行评定,结果表明:工程菌UB37的固氮效率比野生菌UB1高,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玉米产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利用主基因 -多基因遗传模型 ,以玉米杂交组合农大 3138的P1,P2 ,F1和F2∶3 家系为材料 ,联合分析了玉米产量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 :穗长、穗粗、穗重和单株粒重是由多基因模型控制 ;行粒数和千粒重检测到 1对完全显性主基因 ,穗行数和秃顶长存在 2对主效基因 ,而且穗行数的 2对主效基因之间存在互作效应。同时对不同方法计算出来的遗传率作了比较 ,认为存在主效基因的性状遗传率偏低的原因是由于基因的显性作用所致。讨论了不同产量性状的育种对策  相似文献   
3.
玉米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与杂种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10个玉米自交系以及由它们组成的45个杂交种为材料,进行酶谱分析与单株粒重的测定。结果发现,玉米杂种 F_1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Px_4和酯酶同工酶 E_3的酶谱完全决定于其双亲。双亲酶谱相同,F_1与双亲一样;双亲酶谱不同,F_1出现双亲的互补酶谱。这两种酶的酶谱有差别的双亲杂交,能够产生高产的组合;这两种酶的酶谱没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4.
近红外反射光谱测定玉米完整籽粒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31  
 以128份常用普通玉米自交系及杂交种的混合籽粒样品为材料,采用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法,对近红外反射光谱(NIRS)测定玉米完整籽粒蛋白质、淀粉含量的可行性和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一阶导数+多元散射校正预处理、谱区为10000~4000cm-1和一阶导数+直线扣减预处理、谱区为9000~4000cm-1,分别建立的蛋白质、淀粉含量的校正模型,其校正和预测效果最佳。其校正决定系数(R2cal)均大于0.97,交叉验证和外部验证决定系数(R2cv、R2val)为0.92~0.95,各项误差(RMSEE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分子标记在玉米产量QTL和杂种优势遗传基础方面的概况。对玉米产量QTL的研究方法,QTL数目、位置和遗传效应及应用作了介绍。比较了多种利用QTL结果对杂种优势的解释。作者认为,杂种优势的产生是显性效应,超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可能只是一种基因效应在起作用。并提出杂种通过自组织理论而形成的最优基因表达调控是杂种优势形成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杂种优势是一种普遍的生物学现象,近年来,杂种优势研究有了较大进展.本文综述了杂种优势的机理,细胞质雄性不育机理,杂种比势预测以及杂种优势利用等方面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玉米品种改良的发展历程,以及在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优良杂交种选育及推广、现代育种技术研发与应用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分析了中国玉米产业在玉米产量及商品品质、育种技术、企业竞争力等方面的主要问题,提出通过加快科技创新、推进转基因产业化进程等举措进一步提升中国玉米育种水平和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创新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63,自引:14,他引:49  
总结了60年来我国玉米育种成功的主要经验,指出玉米育种水平的提高对玉米生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从玉米消费量的增长、资源环境的制约和气候的变化以及国际竞争对玉米育种的挑战,分析了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存在的问题,提出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我国玉米育种水平和育种创新能力的举措。  相似文献   
9.
玉米单倍体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孤雌生殖诱导系的单倍体育种技术在玉米育种中被广泛应用,极大加快了育种进程。综述了玉米单倍体获得的途径和加倍的方法,讨论了孤雌生殖诱导系产生单倍体的机理以及单倍体的应用价值,最后分析了单倍体育种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对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玉米茎秆与根系抗倒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以45份杂交种、69份自交系为材料,研究玉米茎基部抗推力(PRBS)、穗下节间抗折力(BRFI)和拔根力(VRPR)3个抗倒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自交系3个性状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杂交种PRBS与BRFI呈显著正相关;在自交系和杂交种中,茎秆直径与PRBS、BRFI都呈极显著正相关,茎秆抗折强度与BRFI呈显著正相关,杂交种茎秆弹性模量也与PRBS呈显著正相关;自交系PRBS、BRFI、VRPR在抽雄和灌浆两个时期都表现显著正相关;在不同的自交系中,兰卡斯特群自交系3个抗倒性状表现较差,变异度也较小,其他类型种质中,材料间存在较高多样性,现有的主要种质都存在目标性状比较优异的种质;杂交种PRBS、BRFI与亲本相应性状均值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