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干旱是影响大麦产量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挖掘大麦干旱响应基因,有利于大麦耐旱品种的改良。本研究以167份中亚大麦品种为材料,测定正常灌水(出苗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各灌水1次)、灌水2次(出苗期、孕穗期各灌水1次)以及灌水1次(出苗期灌水1次)处理下大麦的株高、穗长、单株穗数和主穗小穗数,结合群体分子信息,对这4个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结果表明,167份中亚大麦没有明显的地理亚群。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鉴定到8个与性状关联的位点,筛选到17个与大麦抗旱性相关的潜在候选基因,其中,调控大麦株高、穗长、主穗小穗数和单株穗数的候选基因分别有7、4、4和2个。同时,对耐旱系数(drought tolerance index,DI)进行GWAS关联分析,鉴定到7个与大麦耐旱相关的QTL,分布在1H、4H、5H和7H染色体上,存在96个潜在候选基因。该研究为后期大麦分子育种和抗旱功能基因克隆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亚大麦资源的利用价值,为新疆大麦育种提供优良亲本材料.[方法]观察引进中亚3个国家的175份大麦材料进行生育期、农艺性状、籽粒特征及抗旱指数.[结果]引进材料大多为春性二棱皮大麦,属早熟、半矮秆类型,穗姿以直立型最多,齿芒;籽粒以白色、长圆形为主;茎秆直径主要分布在3 ~3.5mm,穗长主要分布在8~10 cm,千粒重的变幅为29.4 ~73.1 g,平均49.78 g,变异系数为14.42;大部分材料表现为中度抗旱,而不同农艺性状表现出不同的抗旱性.[结论]中亚引进资源表现出广泛的品种特异型,可作为优良的杂交育种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4.
中亚大麦品种萌发期抗旱性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不同基因型大麦萌发期抗旱特性,筛选萌发期抗旱性鉴定关键指标,建立萌发期抗旱性研究数学模型,为抗旱大麦品种培育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人工气候箱内发芽盒培养,用20%PEG8000溶液对吉33等12份中亚引进大麦品种进行萌发期抗旱试验,测定相应材料对照和胁迫下种子发芽势(GP)、发芽率(GR)、发芽指数(GI)、根数(RN)、根长(RL)、苗高(SH)和胚芽鞘长(CL)7个生长指标。以各指标相对值作为衡量萌发期抗旱性的依据,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不同大麦品种萌发期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PEG胁迫下,参试材料各指标均较对照呈下降趋势,各指标彼此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大麦萌发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发现不同大麦品种间表现出较大差异,吉33抗旱性最强,吉引2013-7-DM-088抗旱性最弱。依据主成分分析,将7个单项指标转换得到2个相互独立因子,它们代表了所测指标85.94%的信息。进行多元逐步回归线性分析建立大麦萌发期抗旱性评价数学模型,D=0.036+0.392GR+0.382SH+0.233GP(R2=0.992)。【结论】吉33抗旱性最强,发芽率、苗高和发芽势可作为快速评价大麦萌发期抗旱性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外源丁酸对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大麦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大麦抗旱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新啤4号为材料,采用水分处理和γ-氨基丁酸处理两因素试验设计,比较分析干旱胁迫下外源丁酸对大麦生育期、农艺性状和产量、品质的差异。【结果】外源丁酸拌种处理对出苗期、抽穗期没有影响,开花期喷施对成熟期有一定的影响,成熟期略有推迟。干旱胁迫处理下对出苗期没有影响,抽穗期和成熟期均提前。外源丁酸对干旱胁迫下大麦基本苗差异不显著,对最高总茎数、成穗数、分蘖成穗率差异显著;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均随着外源丁酸处理而不断增加;外源丁酸处理能提高干旱胁迫下大麦的产量,拌种、花期喷洒、拌种+花期喷洒3种丁酸施用技术,可分别减少大麦受旱损失的7.0%、6.3%和18.3%。外源丁酸可提高直链淀粉的比例,但对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影响。【结论】外源丁酸拌种可增加大麦的总茎数和总穗数,喷洒则可提高千粒重。拌种和花期喷施均可以提高干旱胁迫下大麦的产量、抗旱性和直链淀粉比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不同生育时期追施氮肥对啤酒大麦经济性状及品质影响,研究啤酒大麦氮肥最佳追施时期,为提高大麦种植区产量与品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 以近几年引进和自育的啤酒大麦品种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在不同生育时期追施氮肥对不同品种经济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及变化规律。【结果】 随着追施氮肥时期的推迟,抽穗期、成熟期均推迟;在孕穗期、抽穗期追施氮肥,生育期天数显著增加;在2叶1心期追施氮肥最高总茎数和有效穗数表现最优,差异显著;株高、产量构成因子及产量在拔节期追施氮肥效果最佳,且差异显著;蛋白质含量与追氮时期呈正相关规律变化,随着追施氮肥时期的后移,蛋白质含量越高。【结论】 在2叶1心期追施氮肥,可显著提高啤酒大麦的经济性状;在拔节期追施氮肥,可显著提高啤酒大麦的产量,显著改善其籽粒品质。拔节期追施氮肥可实现产量与品质的协同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氮肥用量对啤酒大麦相关农艺性状及品质的影响,分析新疆大麦种植区最优施氮量,为大麦优质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近几年引进和自育的大麦品种为材料,比较不同氮肥用量下4个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差异。【结果】不同氮肥用量对大麦出苗期的影响不大,抽穗期与成熟期、生育期均随着氮肥用量增加而推迟,各处理差异显著。基本苗数各品种均在225 kg/hm2水平下表现最好。株高随氮肥用量增加而不断升高,穗长、主穗粒数、千粒重均在225 kg/hm2处理下最优。各处理间产量和蛋白质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但在300 kg/hm2处理下,蛋白质含量最高,产量在225 kg/hm2最优。【结论】新疆啤酒大麦的氮肥用量应控制在225 kg/hm2左右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8.
1 选育经过 1998年新疆农科院奇台试验场从法国引进,当年参加品系比较试验,折合产量6677 kg/hm2,比对照法瓦维特增产6.13%,比春小麦对照新春6号增产12.1%.在品比试验中,该品系表现出了较强的抗倒性,是参试的大麦品系(种)中惟一未发生倒伏的品系.  相似文献   
9.
新疆啤酒大麦的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方伏荣,尚宏(新疆农科院粮作所.乌鲁木齐,830000)张少杰,杨军善(新疆种子管理总站)(新疆农科院奇台春麦试验站)近年来,我国啤酒工业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90年代以来,啤酒产量每年以25%以上的速度增加。1994年...  相似文献   
10.
用主成份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23个大麦品种(系)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单株主茎发育状况、千粒重和穗长三个性状占遗传差异的86%,参试材料遗传距离范围在1.04—3.79,平均为2.41,23个参试大麦可被分成六大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