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7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槽式制茶机包括槽式杀青机、筒槽杀青机、长锅杀青机、长锅三青机、槽式炒干机等几种制茶机器。用此类茶机进行杀青与炒干的毛茶,品质上带有我国斧炒制茶的传统风格,杀青叶芽叶完整,色泽翠绿、均匀,条索紧直,汤色明亮,香气纯正;且能连续生产,排湿性能好,又能节约能源,是近年较受群众欢迎的一种机种。但在生产中个别茶厂片面追求功效,使槽式杀青机超负荷运  相似文献   
2.
"巴仙碧峰"茶的加工工艺及品质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利用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生产名优绿茶-“巴仙碧峰”茶的加工工艺。证明通过合理嫩采、适度摊放 高温短时杀青、合理揉捻和中温干燥的技术措施,可以克服“色褐味涩”的缺点,生产出名优绿茶,文中同时介绍了“巴仙碧峰”茶的品质、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3.
浙农113和浙农139引种重庆涪陵后化学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研究了浙农113和浙农139等2个茶树品种引种重庆涪陵后新;梢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该2个茶树品种从纬度较高的平地茶区杭州引 移栽至纬度较低的高山茶区重庆夫后,茶树生长良好。鲜叶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类和咖啡因含量均有增加。说明浙农113和浙农139适应于在重庆涪陵推广。  相似文献   
4.
毛峰茶是我国产区最广、产量最高的一种名优绿茶.长期以来,沿用手工炒制或半机械炒制.本研究主要完成了机制毛峰茶的关键设备——毛峰茶提毫机以及毛峰茶全程机械加工工艺.保证了产品质量,提高了工效,已在贵州、福建、浙江等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提高眉茶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眉茶品质存在外形上的“松、扁、碎”和内质上的“烟焦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应用作者改进的八角滚筒杀青机杀青,能有效地避免“烟焦味”的产生;采用烘-妙-滚干燥工艺,可明显地减轻荷地“松、扁、碎”的程度,从而可以提高长炒青品质一个等至二个等;经精制计算,采用烘-炒-滚干燥工艺的产值高于滚-炒-滚干燥工艺4.24%-27.10%,效应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眉茶品质存在外形上的“松、扁、碎”和内质上的“烟焦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应用作者改进的八角滚筒杀青机杀青,能有效地避免“烟焦味”的产生;采用烘-炒-滚干燥工艺,可明显地减轻茶叶“松、扁、碎”的程度,从而可以提高长炒青(眉荼加工的原料)品质一个等至二个等;经精制计算,采用烘-炒-滚干燥工艺的产值高于滚-炒-滚干燥工艺4.24%-27.10%,效应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7.
炒青绿茶干燥后期“升温增香”理论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GC,GC/MS分析炒青绿茶干燥后期采用“升温增香”技术和一般方法加工所得茶样香气.结果表明:采用“升温增香”技术比一般方法加工的茶样,香气组分差异不明显,但含量差异明显,大部分含量明显上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茶样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组分含量.结果表明:同一般加工方法相比,“升温增香”所得茶样氨基酸总量及除谷氨酸、组氨酸外其它氨基酸含量下降;可溶性糖总量及组分含量下降.糖胺化合物含量上升.在“升温增香”过程中这些物质的变化有利于茶叶香气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个世纪以来茶多酚氧化酶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多酚氧化酶是自然界分布极广的一种酶,它在茶叶和果蔬加工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1883年,Yoghid发现日本漆树树汁变硬可能和某种活性物质有关[1]。1894年Be-trand首次详细研究了这种物质,发现它是一种酶蛋白,他将这种物质定名为laccase即漆酶,他证实该酶催化的酚氧化是生漆变硬的原因[1][2]。此后不断有人研究这一类酶。1928年Raper已将这一大类酶分为三种类型,即tyrosinase,catchol-oxidase,laccase,但Onslow,Robsin(1928)等人指出还不能以实验来严格区分它们[2][3][4][5]。1934年Richer研究了马铃薯酚氧化酶抑制剂[5]。1…  相似文献   
9.
固定化多酚氧化酶的化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荣林  方辉遂 《茶叶》1998,24(1):18-21
本文研究了固定化多酚氧化酶的性质,结果表明茶叶多酚氧化酶经包埋交联固定化以后贮存稳定性增加,最适pH在移至7.0,最适温度上升至40℃,酶对金属离子(Al^2+,Cu^2+)适应性增强,对抑制剂敏感性下降。  相似文献   
10.
使用同一粗老鲜叶,分别制成长炒青和绿碎茶,进行品质、效益比较,以求得对粗老鲜叶原料的合理利用,充分发挥其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