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5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3 毫秒
1.
淮山中多酚氧化酶特性及无硫护色脱水工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酶促褐变是导致淮山脱水加工过程中色泽变化的主要原因。通过研究淮山中多酚氧化酶的最适pH 值、最适温度等主要特性,设计选取适当的非硫成分NaC1、VC、柠檬酸进行护色,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一种安全有效的无硫复合护色液,即含质量分数0.7%NaC1、0.3%Vc、0.6%柠檬酸的水溶液。在脱水加工过程中,用该护色液对淮山片浸泡护色4h后,在65℃下干燥4.5h,得到与传统硫熏漂白同样好色泽的终产品。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广西北仑河口红树林底泥放线菌多样性及其次级代谢产物抑制甘蔗鞭黑粉菌活性,为挖掘放线菌新物种及其新型农用杀菌剂打下基础.[方法]选取6种分离培养基,采用稀释涂布法对广西北仑河口红树林底泥样品进行分离培养,ISP2培养基纯化菌株,基于16S rRNA序列分析样品中放线菌多样性,并以牛津杯法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抑制甘蔗鞭黑粉菌活性测定.[结果]经排重合并和16S rRNA序列比对分析,从广西北仑河口红树林底泥中共分离得到36株放线菌,隶属于6目9科12属,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为优势菌属,共有5株菌株的16S rRNA序列与标准菌株的相似性低于98.00%,可能为潜在新物种.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36株放线菌中有22株菌对甘蔗鞭黑粉菌有抑制作用,占所分离放线菌总数的61.11%.[结论]广西北仑河口红树林底泥中蕴藏着丰富的海洋放线菌资源,具有开发成新型农用生防杀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以螺旋藻粉、燕麦粉、赤小豆粉、魔芋粉、奇亚籽、木糖醇、脱脂奶粉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螺旋藻复配代餐粉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7个因素对复配代餐粉感官评分影响排序为:脱脂奶粉添加量>螺旋藻粉添加量>木糖醇添加量>燕麦粉添加量>奇亚籽添加量>赤小豆粉添加量>魔芋粉添加量;复配代餐粉最佳配方为:螺旋藻粉5.0 g,燕麦粉8.0 g,赤小豆粉4.0 g,魔芋粉1.6 g,奇亚籽4.4 g,木糖醇3.0 g,脱脂奶粉4.0 g;经检测,复配代餐粉理化指标符合食用要求;通过饱腹感试验确定复配代餐粉的每餐推荐用量为30 g。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广西涠洲岛海参共附生细菌多样性,筛选出具有延缓衰老活性的菌株,为挖掘延缓衰老活性的新化合物提供菌种资源。【方法】选用9种选择性培养基对来源于广西涠洲岛的3种海参[异色哈威参(Havelockia versicolor)、玉足海参(Holothuria leucospilota)和方柱翼手参(Colochirus quadrangularis)]共10份样品进行共附生细菌分离纯化,基于16S rRNA测序分析其多样性,并以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为模型评价共附生细菌发酵粗提物的延缓衰老活性。【结果】从广西涠洲岛3种海参中共分离获得63株共附生菌株,隶属于3门4纲14目25科35属,以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为优势菌群,共有31株(占49.21%);放线菌GXIMD LM0085和GXIMD LM0159有可能为潜在新种,与对应有效发表菌株Kocuria assamensis、K.salsicia的相似性分别为97.38%和97.00%。不同培养基分离获得的海参共附生细菌在属类水平上存在明显的数量差异,以M9培养基分离获得的菌属数量最多(19属28株),P7培养基分离获得的最少(仅6属6株);在筛选确定的35属细菌中,仅Cobetia和嗜盐单胞菌属(Halomonas)在9种培养基均有生长分布,多达13个属仅在单一的培养基中生长。不同海参分离获得的共附生细菌数量排序为1#异色哈威参>方柱翼手参>2#异色哈威参>玉足海参,除了玉足海参外,其他3只海参体内的共附生放线菌相对丰度明显高于体表共附生放线菌相对丰度。线虫寿命试验发现,有6株共附生细菌的发酵粗提物能显著延长秀丽隐杆线虫寿命(P<0.05),分别是GXIMD LM0037(寡养单胞菌属)、GXIMD LM0005(链霉菌属)、GXIMD LM0071(副球菌属)、GXIMD LM0114(寡养单胞菌属)、GXIMD LM0099(原小单孢菌属)和GXIMD LM0032(短状杆菌属)。【结论】广西涠洲岛海域海参蕴含着多样性丰富的共附生细菌资源,具有潜在的新物种,且部分菌株具有延缓衰老活性,在延缓衰老活性物质挖掘及新型抗衰老药物研发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5.
生命周期评价(LCA)已经广泛应用于农副产品和食品工业研究中,涉及到原材料获取、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多个方面,分析了其对环境的影响状况.总结了国内外近几十年来生命周期评价在农副产品和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具体涉及到渔业、畜牧业、种植业、其他食品工业、包装和废弃物处理等6个方面,提出了生命周期评价在农副产品和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趋势.  相似文献   
6.
《食品包装学》是食品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通过对教学方法、考核形式、学生能力培养、实践性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多种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分离纯化广西怪石滩海域海绵可培养共附生细菌,分析其多样性并研究共附生细菌发酵产物对甘蔗鞭黑粉菌的抑制活性,为研发新型生物农药提供参考依据。采用8种培养基分离纯化海绵共附生细菌,运用16S rDNA测序方法进行菌种鉴定及多样性分析,采用牛津杯法测试细菌发酵产物对甘蔗鞭黑粉菌的抑制效果。经形态学分析及16S rDNA比对,海绵中共获得34株共附生细菌,隶属于18科24属。活性检测结果表示,存在14株对甘蔗鞭黑粉菌有抑制效果的菌株。海绵中可培养共附生细菌物种多样性丰富,部分菌株的发酵产物对甘蔗鞭黑粉菌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有成为新型生物农药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海南西海岸真红树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及延缓衰老活性和杀线虫活性,挖掘更多潜在新物种和高效活性物质,为红树林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海南西海岸4种真红树植物(红海榄、桐花树、白骨壤和红树)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9种分离培养基(AGG、M4、M5、M7、M9、M10、M11、P3和P7),以稀释涂布法和三线法从真红树根际土壤中分离细菌,通过菌株形态特征观察及16S rRNA序列分析,探讨真红树根际土壤细菌物种多样性;利用秀丽隐杆线虫活体模型对分离获得的细菌发酵产物粗提物进行延缓衰老活性筛选,并采用96孔板法测试细菌发酵产物粗提物的杀线虫活性.[结果]经排重合并及16S rRNA序列比对分析,从真红树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23株根际细菌,隶属于10目11科12属,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11株,占分离细菌总数的47.83%,为优势菌属.有2株细菌(IMDGX 6099和IMDGX 6198)的16S rRNA序列与有效发表菌株的相似性低于98.65%,可能为潜在新种.秀丽隐杆线虫模型筛选发现3株细菌(IMDGX 6153、IMDGX 6098和IMDGX 6198)发酵液具有不同程度延缓线虫衰老的活性,有1株细菌(IMDGX 6094)的发酵液对秀丽隐杆线虫具有杀线虫活性,其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192.02μg/mL.[结论]海南西海岸真红树根际土壤细菌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蕴藏着丰富的细菌资源,且部分细菌菌株具有延缓衰老和杀线虫活性,在新菌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发现及研制新型抗衰老药物和高效生物杀虫剂方面均具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海黄瓜(Pseudocnus echinatus)共附生细菌多样性及其发酵产物对甘蔗鞭黑粉菌的抑制作用,为甘蔗黑穗病的防治及新型生物农药的研发提供新途径.[方法]利用微生物纯培养技术分离纯化海黄瓜的表皮、肠、胃和肠内容物等组织的共附生细菌,并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共附生细菌种类多样性及其在海黄瓜不同部位组织的分布特征;采用牛津杯法测定共附生细菌发酵产物对甘蔗鞭黑粉菌的抑制作用.[结果]从海黄瓜各部位组织共分离得到79株共附生细菌,归属于4门26科35属46种;优势菌属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16.5%)、鞘氨醇盒菌属(Sphin-gopyxis,8.9%)、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6.3%)和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6.3%).分别以甘蔗鞭黑粉菌的"+"型担孢子、"-"型担孢子和菌丝为靶标,采用牛津杯法筛选得到19株活性菌,其中以芽孢杆菌属的BGMRC03005对甘蔗鞭黑粉菌菌丝、"+"型担孢子和"-"型担孢子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5.40、19.90和14.25 mm.[结论]海黄瓜中可培养细菌种类丰富,且富含对甘蔗鞭黑粉菌有抑制作用的菌株.筛选获得的芽孢杆菌属细菌BGM-RC03005对3种鞭黑粉菌形态均有抑制作用,具有开发成为微生物农药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茅尾海无瓣海桑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及抑菌活性,挖掘更多潜在新物种和高效活性物质,为进一步研究红树植物根际土壤中细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及研发新型高效生物农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广西钦州茅尾海红树林保护区采集无瓣海桑根际土壤,采用6种分离培养基分离可培养细菌;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学分析其物种多样性,并采用牛津杯法考察根际细菌对甘蔗鞭黑粉菌的抑制活性.[结果]从无瓣海桑根际中分离得到可培养细菌97株,通过16S rRNA序列比对排重后,从中获得57株不同细菌,可归为4门5纲9目15科21属,有1株Cell-vibrio sp.的潜在新种.其中29株细菌能够抑制甘蔗鞭黑粉菌活性,分别有12、14和14株细菌对甘蔗鞭黑粉菌菌丝生长、"+"担孢子增殖和"-"担孢子增殖表现出抑制活性,抑菌圈直径范围为7.54~21.81 mm,其中有9株细菌能够抑制2~3种甘蔗鞭黑粉菌的形态.[结论]广西茅尾海红树林保护区中无瓣海桑根际细菌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蕴藏着潜在新物种资源,且富含抑菌活性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