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对恩施州红茶加工现状调查表明,恩施红茶生产季节多在夏秋季,萎凋和发酵专用设备普及率低。代表性红茶感官品质和理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茶样外形条索较紧,色泽润度好,符合宜红茶品质要求,但部分茶样存在茶汤红度不够,明亮度较差,香气和滋味高火、闷气、生青、酸馊味严重,鲜爽度不够;叶底红度不够,明亮度较差,花杂现象严重。内质分析结果表明,恩施红茶氨基酸含量2.30%~3.49%,可溶性糖含量2.21%~4.90%,均处于较高水平,茶叶内含物质丰富;茶多酚保留量6.68%~8.73%,处于正常水平,茶叶苦涩味不明显。茶黄素含量0.049%~0.550%,茶红素含量0.61%~3.91%,变化较大;茶褐素含量2.09%~3.15%,变化相对较小。恩施红茶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而且两者比值均较高,说明恩施红茶的加工,尤其是发酵技术存在较大问题,从而导致红茶内质质量不高。建议改进恩施红茶加工的技术措施为:控制鲜叶质量,确保原料品质;引进红茶加工专用设备,实现标准化加工;严格规范加工环境,确保卫生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2.
以生产中广泛推广的6CHFZ-400型发酵机为对象,比较红茶发酵机发酵与自然发酵红茶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发酵机发酵红茶的感官品质优于自然发酵,主要表现为香气甜纯持久,滋味醇和不苦涩,汤色与叶底更为红明。发酵机发酵红茶的水浸出物含量、游离氨基酸总量、可溶性糖含量及茶红素含量均显著高于自然发酵,而自然发酵红茶茶褐素含量显著高于发酵机发酵;色差分析结果也表明,发酵机发酵红茶汤色较自然发酵明亮,说明利用6CHFZ-400型发酵机发酵的红茶品质优于自然发酵。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揉捻时间对鄂茶10号优质绿茶品质的影响,并优化鄂茶10号优质绿茶揉捻工艺,应用6CR-35型茶叶揉捻机,对鄂茶10号杀青叶进行不同时间(0、10、20、30、40 min)的揉捻处理,并对制得的绿茶进行了感官品质和理化品质分析。结果表明,10~20 min揉捻的绿茶具有干茶色泽尚翠绿润、显毫,汤色尚绿明亮、花香栗香较高、滋味鲜醇的感官品质,其酚氨比和儿茶素苦涩味指数较低,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较多,干茶和茶汤的绿色度较高,色泽较为协调。说明鄂茶10号优质绿茶加工揉捻时间以10~20 min为宜。  相似文献   
4.
早春茶树遭受冻害后会造成当年春茶减产甚至绝收,给茶叶生产带来经济损失。为了充分利用茶树冻害叶资源,挽回"倒春寒"带来的不利影响,本研究以茶树冻害鲜叶为原料,分别采用传统烘青工艺、冷冻干燥工艺、冷冻干燥+室温敞口24 h工艺、冷冻干燥+烘干工艺、冷冻干燥+汽蒸工艺、冷冻干燥+真空干燥工艺制备茶样,通过对所制茶样进行感官审评和品质成分分析,评价不同工艺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传统烘青工艺制得茶样干茶色泽红褐,汤色橙黄,叶底红梗红叶,完全失去了绿茶的品质特征;冷冻干燥工艺制得茶样干茶色泽翠绿、汤色浅黄绿,但香气青气明显、滋味青涩;冷冻干燥+室温敞口24 h工艺、冷冻干燥+烘干工艺和冷冻干燥+汽蒸工艺制得茶样汤色均出现红变;冷冻干燥+真空干燥工艺制得茶样,干茶色泽翠绿,汤色浅黄绿明亮,枣香明显,滋味甜醇,叶底浅黄绿,符合绿茶的品质特征。冷冻干燥+真空干燥工艺制得茶样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41.00%、18.37%、2.75%、2.84%、1.50%。  相似文献   
5.
以昆明小鼠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渥堆程度青砖茶对小鼠胃排空及小肠推进功能和肠道菌群的作用,并结合青砖茶理化成分对小鼠胃肠道功能各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理化检测表明,在晒青毛茶渥堆发酵过程中,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可溶性糖、水浸出物、茶黄素、茶红素、EGC、EC、ECG、C、EGCG、酒石酸、苹果酸、乳酸含量随着渥堆发酵程度的增加而急剧下降,茶褐素、草酸、奎宁酸、琥珀酸、没食子酸含量上升。在连续给予小鼠青砖茶提取物15 d后发现,轻发酵、适度发酵青砖茶能有效促进胃排空和小肠蠕动作用,并能显著促进小鼠胃肠内双歧杆菌、乳杆菌生长繁殖,抑制肠杆菌、肠球菌数量,其中适度发酵青砖茶表现更优。结合不同渥堆程度青砖茶理化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改善小鼠胃肠道功能的物质可能为茶褐素、草酸、奎宁酸、琥珀酸、柠檬酸、没食子酸。  相似文献   
6.
不同年份青砖茶改善小鼠胃肠道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昆明小鼠为对象,研究不同剂量、不同年份湖北青砖茶对小鼠胃排空、小肠推动和肠道菌群作用。理化检测发现,2010年青砖茶氨基酸、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咖啡碱、有机酸含量显著高于2016年与2006年,儿茶素总量与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低于2016年与2006年。连续给予小鼠青砖茶不同剂量提取物15d后,发现中剂量(1 667mg/kg)改善小鼠肠胃功能的效果最佳,为最有效剂量。高剂量(3 334 mg/kg)减缓胃排空,低剂量(834mg/kg)显著增加双歧杆菌数量,抑制肠球菌数量。另外,与正常组比较,3个年份湖北青砖茶均能有效促进胃排空和肠蠕动,并优化肠道菌群,2006年青砖茶的效果最为显著,主要表现为小肠推进率最高,肠杆菌、肠球菌数量最低,乳酸菌、双歧杆菌数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生物体系受内外环境扰动后(基因的改变或环境的变化)产生的小分子代谢物的变化,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药理学、植物学、微生物学和食品安全等研究领域。近年茶树的代谢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本文就植物代谢组学技术在茶树生长发育、茶叶加工过程的品质形成、茶叶功能性评价等方面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认为代谢组学技术将在茶叶品质形成及调控、茶树基因功能注释、茶树良种选育、揭示代谢网络调控机理等研究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秦巴山和大别山红茶加工现状调查表明,秦巴山和大别山红茶生产季节多在夏秋季,萎凋和发酵专用设备普及率较高,机械化加工技术比较先进。代表性红茶感官品质和理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茶样外形条索较紧,色泽润度好,符合宜红茶品质要求,但个别茶样还存在香气和滋味高火、闷气、叶底花杂的现象。内质分析结果表明,秦巴山和大别山红茶氨基酸含量2.48%~3.16%、可溶性糖含量2.33%~3.40%,均处于较高水平,茶叶内含物质丰富;茶多酚保留量7.39%~8.72%,处于一个正常水平,茶叶滋味苦涩味不明显。茶黄素含量0.066%~0.130%、茶红素含量2.28%~3.85%、茶褐素含量2.76%~3.56%,变化相对较小。秦巴山和大别山红茶茶红素和茶黄素含量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而且两者比值均较高,说明两个茶区红茶的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建议改进秦巴山和大别山红茶加工的技术措施为:进一步引进红茶加工专用设备,实现标准化加工;严格规范加工环境,确保卫生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