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3篇
农学   14篇
  2篇
综合类   100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7篇
植物保护   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采自河北保定的苹果锈果类病毒(apple skin scar viroid,ASSVd)样本为试材,采用用RT-PCR方法对样本中的ASSVd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扩增,然后利用生物学软件MEGA 6.0对该分离物与已发表的其它分离物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对系统进化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SSVd保定分离物基因组全长332nt,将序列提交到GenBank,登录号为KR264032。该分离物与已发表的其它13个来自不同寄主、不同国家的ASSVd分离物间进化关系极近,核苷酸相似性为92%~99%。与加拿大苹果上的X71599株系亲缘关系最近,相似性为99%,仅在第221位有一个碱基差异,与新疆梨上的JX861259株系亲缘关系最远。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不同地区的ASSVd分离物聚类没有规律性,说明ASSVd不存在地区专化性。新疆梨、桃、杏、苹果不在同一分支,说明ASSVd可能存在一定的寄主特异性。二级结构预测表明,该分离物的中央保守区与末端保守区与ASSVd其它序列相同。  相似文献   
2.
小麦混合品种对条锈叶锈及白粉病的群体抗病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小麦感病品种津丰一号和抗病品种冀麦24号为材料,研究了两者在混合种植情况下,对条锈叶锈及白粉病的群体抗性机制。结果表明群体抗性由密度效应、阻挡效应和诱导抗性效应组成,其中密度效应自始至终发挥着主要作用,其它两种机制均是在生长季节后期才表现明显。同一抗性机制在不同种病害上所表现的程度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已在我国北方大面积推广应用。近年来随着新的耕作方式的实施我国河北省小麦全蚀病等土传性病害发生程度加重,发生范围扩大;小麦赤霉病等南方性病害向河北蔓延;农田草害加重;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等。本文对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粮食作物上出现的新的植物保护问题进行了综述,并对治理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云南昭通市昭阳区永丰、洒渔和苏家院3个苹果主产乡镇的生草果园和清耕果园分布现状、杂草种类、苹果产量及其品质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发现昭阳区生草果园和清耕果园分布区域性特点突出,生草果园主要分布于标准种植果园和种植大户果园,生草种类主要以三叶草、黑麦草、畜牧草为主;90%以上的个体农户以清耕果园为主;成熟期苹果产量及品质测定结果表明,生草果园的苹果产量略高于清耕模式果园的苹果产量;生草苹果园的苹果维生素C(VC)、可溶性固形物等品质优于清耕果园.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农药信息网和中国苹果病虫害防控信息网调查数据为依据,对2011年和2012年全国苹果园病虫害发生情况和农药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调查。结果表明:登记数量最多的靶标生物是螨类、食心虫类、蚜虫类和斑点落叶病;病虫害发生较严重的是螨类、蚜虫类、腐烂病、金纹细蛾、卷叶蛾和枝干轮纹病;通过农药登记情况和使用情况对比发现,杀虫剂中吡虫啉、阿维菌素、毒死蜱使用率最高,但登记次数吡虫啉并不高;发生范围较广的腐烂病、枝干轮纹病和褐斑病等防治对象农药登记种类和数量明显偏少。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修剪工具能否传播苹果树腐烂病菌以及不同的修剪时间对苹果树腐烂病菌传播和侵染的影响,2011—2013年连续2个年度进行不同时间分别用带菌和不带菌修剪工具进行剪枝的试验。结果表明,带有腐烂病菌的修剪工具能够在修剪过程中传播苹果树腐烂病,并且与12月、1月、2月相比,选择在3月份进行集中修剪,发病率最低。  相似文献   
7.
采用胡萝卜片培养短体线虫技术,测试不同培养时间和接种密度对咖啡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coffeae)繁殖和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培养条件下,每片胡萝卜(厚10 mm,直径3 cm)接种25头线虫雌虫,线虫的数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前3周线虫的繁殖系数为6.24,线虫的群体数量增长缓慢;第3~6周线虫的繁殖系数略有增高,为8.99;第6~9周其繁殖系数高达17.88,线虫群体数量快速增长;之后,线虫群体数量增速下降,其繁殖系数降为1.42。在接种不同密度线虫的实验中,线虫的群体数量均显著增长,其繁殖系数在不同接种密度处理中差异不显著;随机挑取10头雄虫与雌虫,比较不同线虫密度对线虫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线虫密度除对雌虫的b值(体长/头顶至食道腺与肠连接处长)有显著影响外,对雄虫和雌虫的其他形态特征测量值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冬枣黑疔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在河北省、山东省等地的冬枣果实上发现一种新病害—冬枣黑疔病,又称黑斑病或果实黑点病。经2004-2005年在河北省和山东省7市县调查,从18批次219个冬枣病果样品中分离得到653个分离物,经筛选、纯化和回接试验,依照柯赫氏法则对冬枣黑疔病病原菌进行了研究,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病原菌鉴定为毁灭茎点霉Phoma destructivaPlowr.和细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er。  相似文献   
9.
生长季苹果园冠层空气中斑点落叶病分生孢子飞散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生长季苹果园冠层空气中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分生孢子逐日和逐小时的捕捉,同时记载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降雨等气象数据,分析发现,6至7月份为整个生长季中孢子飞散的高峰期,影响孢子飞散的主要气象要素为降雨和风,一天中孢子飞散的动态是昼多夜少,9:00-22:00孢子飞散量占全天的87.2%,孢子飞散的最高峰为15:00-16:00,各小时孢子飞散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玉米粗缩病的流行因素与预测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1977-1984年辛集试验基地调查数据的整理和对此期间3—6月份平均、最高、最低温度以及月降雨量和降雨次数等29个变量与病株率的相关性和相关程度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5月份降雨量、5月份降雨次数和3—4月份平均最高温度、越冬代灰飞虱的虫量、带毒率和麦田绿矮病株率为影响玉米粗缩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因素。本文建立了以越冬代灰飞虱虫量V1、带毒率V2和5月份降雨量V18为测报因子的2个玉米粗缩病的预测预报模型:①Y=0.692 0.93V1 0.314V2 0.059V18②Y=0.263 1.10Vl 0.069V18。经用1996-1999年的试验和气象数据进行检验,准确率均达75%以上。因此,2个模型均可用于河北省中南部玉米粗缩病的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