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9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对虾夷扇贝、海湾扇贝及栉孔扇贝的原料基本工艺特性及蛋白质的组成及特点进行研究。对其软体部分(贝柱、外套膜、内脏、鳃、生殖腺)的质量组成及一般化学组成进行测定,用Duncan多重比较法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其相互间差异性。对分离提取的肌原纤维蛋白、肌浆蛋白、胶原蛋白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分析,通过电泳图谱中蛋白质条带数目及分子量的分布情况比较得出3种经济贝类品种间和5种不同软体部分间各蛋白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克隆得到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精氨酸激酶(Arginine Kinase,AK)开放阅读框基因序列.测序结果显示:该开放阅读框基因的序列长度为1 071 bp,编码356个氨基酸残基;该序列登录Genbank(GQ:851626),序列比对结果显示,锯缘青蟹精氨酸激酶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精氨酸激酶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4%,与岸蟹(Carcinus maenas)、中华绒鳌蟹(Eriocheir sinensis)等甲壳类动物的精氨酸激酶也有较高的同源性,均高于90%;将克隆得到的锯缘青蟹精氨酸激酶基因与pGEX-4T-3载体连接,转化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得到分子质量为65 ku的融合表达蛋白(GST-AK),经兔抗锯缘青蟹精氨酸激酶多克隆抗体的免疫印迹分析证实,GST-AK具有抗原性.  相似文献   
3.
罗非鱼在微冻和冰藏条件下鲜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鱼类的低温贮藏方法主要有冰藏和冻藏二种。冰藏法的贮藏温度为0℃左右,其设备简单,温度易控制,但贮期较短,一般在7—10天;冻藏法的贮藏温度为-18℃,贮藏期较长,可达6个月以上,但需要一定的制冷及贮藏设备,耗能较大,而且冻品使用时必须经过解冻,难免产生汁液流失等现象,营养成分及风味都受到一定损失。近年来提倡的微冻保鲜法,是在略低于食品冻结点的温度条件下,使食品中的部分水份结冰,抑制酶和微生物的生长,达到保鲜目的的一种方法。微冻法在水产品保鲜中常用的温度  相似文献   
4.
鲫和鳜主要过敏原小清蛋白的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清蛋白(parvalbumin, PV)是鱼类的主要过敏原, 为分析淡水鱼PV的序列及结构特征,采用RT-PCR方法, 从鲫和鳜肌肉中分别克隆得到2种小清蛋白的基因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 4种基因的序列长度均为330 bp, 编码109个氨基酸残基, 推导分子量在11.6 ku左右, 等电点为4.45~4.69。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 克隆得到的这4种PV序列均含有丙氨酸-14、亮氨酸-16、半胱氨酸-19、苯丙氨酸-67、谷氨酰胺-69以及苏氨酸-79等β型PV特征性残基序列, 表明克隆的目的基因均为β型PV。鲫的2种PV序列相似性为80.73 %, 鳜的2种PV的序列相似性为83.49 %。对克隆得到的PV序列进行空间结构分析显示, 这4种PV序列均含有3个螺旋-松弛-螺旋结构, 即EF-手型结构, 其中靠近C端功能域的两个手型结构为Ca2﹢结合位点。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以甘露糖为还原糖进行美拉德反应对小清蛋白免疫活性的影响,通过将鲢重组小清蛋白(r PV)和甘露糖混合物在干热条件下(100°C)反应100 min制得糖化的r PV(Mr PV),采用Tricine-SDS-PAGE和斑点杂交(Dot-blotting)分析糖化前后r PV的聚合特性、免疫活性及消化稳定性的变化;采用圆二色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糖化对r PV的二级结构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r PV糖化后形成大分子量的片状聚集体;甘露糖糖化修饰的r PV免疫活性及消化稳定性均显著下降;美拉德反应导致r PV二级结构中的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的含量有一定程度的减少,而β-折叠的含量显著增加。研究表明,以甘露糖为还原糖进行美拉德反应可有效降低r PV的免疫活性及消化稳定性,这可能与糖化后r PV聚集体的形成及二级结构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6.
日本鳗鲡胶原蛋白和小清蛋白的过敏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日本鳗鲡皮与肌肉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碱溶、酸溶、盐析、冻干等方法纯化得到胶原蛋白,采用加热、饱和硫酸铵分级盐析、DEAE-Sepharose阴离子交换层析等方法纯化得到两种亚型的小清蛋白(PV-Ⅰ和PV-Ⅱ),纯化的目标蛋白经动物特异性抗体的免疫印迹实验确证。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和免疫印迹分析结果显示,纯化的胶原蛋白和小清蛋白分别与鱼类过敏患者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且二者之间无免疫交叉反应。体外模拟胃液消化实验和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胶原蛋白和小清蛋白均具有较高的消化稳定性。结果提示,日本鳗胶原蛋白和小清蛋白具有较高的消化稳定性和免疫原性,二者可引发不同患者的IgE介导特异性超敏反应。  相似文献   
7.
通过SDS-PAGE分析毒性和无毒性织纹螺肌肉蛋白的电泳图谱差异,综合比较蛋白条带的迁移率及浓度得出,毒性织纹螺肌浆蛋白的特征条带主要为23.6ku和35.0ku,无毒性织纹螺的特征条带主要为22.8ku和31.2ku;毒性织纹螺肌原纤维的特征条带主要为38.0ku、50.8ku和135.0ku,无毒性织纹螺的特征条带主要为36.9ku和125.8ku.结合优化样品制备、等电点聚焦程序等条件,初步建立了织纹螺肌肉蛋白的双向电泳条件,并通过双向电泳分析了毒性和无毒性织纹螺肌肉中存在的差异蛋白.  相似文献   
8.
小清蛋白是鱼类的主要过敏原,对该蛋白的研究不仅有利于过敏原检测方法的建立也可为低致敏性水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组织捣碎、冷冻离心、热处理、Superdex75凝胶过滤等方法从鲢白色肉中纯化得到过敏原小清蛋白。Tricine-SDS-PAGE显示,在非还原条件下,该蛋白呈分子量分别为12ku、14ku、24ku的3个条带。而在还原条件下,仅有分子量为12ku的条带。Western-blotting分析表明,分子量为12ku、14ku和24ku的这3个条带都与小鼠抗蛙小清蛋白单克隆抗体(PARV-19)发生特异性反应,提示它们均为小清蛋白的不同形态。用纯化的小清蛋白制备多克隆抗体,经Protein A Sepharose亲和层析纯化得到高纯度的免疫球蛋白G(IgG)。Dot-blot检测发现,抗体稀释至1/51200时仍能与纯化的小清蛋白有显色反应。用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进行Western-blotting分析,能特异地检测4种鱼(鲤、鲢、鲫、黄鳍鲷)中的小清蛋白。  相似文献   
9.
蟹类原肌球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原肌球蛋白是甲壳类动物的主要过敏原之一。本文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方法,分别克隆得到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中华绒鳌蟹(Eriocheir sinensis)和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的原肌球蛋白基因序列。测序结果表明,三个基因的序列长度均为855 bp,编码284个氨基酸残基,三者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9.3%。三种蟹的原肌球蛋白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其他甲壳类动物的原肌球蛋白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将锯缘青蟹的原肌球蛋白基因与pGEX-4T-3载体连接后,经IPTG诱导得到分子量约为61 kDa的融合表达蛋白。通过与甲壳类过敏患者血清的免疫印迹反应,证实融合表达的原肌球蛋白具有过敏原性,表明原肌球蛋白是蟹类的主要过敏原之一。该融合蛋白有望用于甲壳类食物过敏诊断试剂的开发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根据日本鳗、欧洲鳗和美洲鳗3种鳗鱼的16S rRNA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16SrRNA基因的PCR扩增,然后对PCR产物进行ApaI酶切反应.结果显示,日本鳗和欧洲鳗的PCR产物均出现211 bp的特异性扩增条带,美洲鳗的PCR产物出现两条DNA条带;日本鳗的PCR产物经ApaI酶切产生大小为135 bp和76 bp的两条条带,而欧洲鳗的PCR产物经ApaI酶切没有变化.因此,利用该方法可鉴别出日本鳗、欧洲鳗和美洲鳗等3种鳗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