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该技术生产的彩色波纤瓦,坚固耐用。可自行设计制作成各种规格、各种颜色的瓦。该瓦表面光滑,色泽艳丽,用途广泛,制作工艺简单,施工安全方便,可钉可锯,可粘接。耐酸碱、耐冷热,具有独特的防火、防水和耐压性能,将该波纤瓦平放在地面上,可通过2吨汽车不破损,1块长100厘米、宽40厘米、厚0.8厘米的波纤瓦两头用砖支起,上面可承受150公斤重物不断裂,从20米高空摔在水泥地面上不破裂。  相似文献   
2.
3.
4.
轻质彩色晶面砖是以无机原料为主要成分制成的新型建筑材料,它可以代替瓷砖装饰室内外墙壁,花色品种可任意选择生产。它具有重量轻、成本低、原料易得、制作简单的特点。使用方法同普通瓷砖一样,是当前建筑行业理想的装饰材料。一、原料及仪器氧化镁,氯化镁,脱模剂(可用废机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广林-9号、DH32-29、DH201-2、U6共4个桉树无性系在广东省梅州地区的引种栽培效果,采用抽样调查法和市场调查法,对其生长量、耐寒性、市场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广林-9号、DH32-29具有生长快、耐寒性强、经济价值高等优点,适宜作为梅州市用材林树种;DH201-2、U6生长较慢,木材利用率较低,应减少种植.为减小冻害风险,梅州地区桉树造林海拔应低于500 m.  相似文献   
6.
针对CO2、H2S等酸性腐蚀性气体对油气井水泥环和套管腐蚀的问题,研制出了一种抗腐蚀剂FH-1。对水泥浆成型后的水泥石块进行CO2、H2S抗压强度、渗透率和腐蚀深度的测试,并分析其微观结构,同时对该抗腐蚀剂的腐蚀机理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抗腐蚀剂FH-1抗CO2、H2S等气体的腐蚀能力强。优选出的低、高密度水泥浆配方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防气窜性、稳定浆体等性能,可满足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的固井及封窜作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速生桉树的栽培技术的关键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桉树是速生丰产林,具有生长快、树干通直等特点,桉树与杨树、松树一起被称为世界三大速生树种。如何进行速生桉树栽培是速生桉树种植关注的焦点。因此,研究速生桉树栽培技术的关键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以速生桉树为切入点,在阐述速生桉树的品种特点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速生桉树栽培技术的关键点,旨在说明栽培技术在速生桉树中的重要性,以期为速生桉树的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插拔式取苗机构单靠取苗爪插入钵体夹取苗时,因受钵体与穴盘之间粘附力和盘根性不佳双重影响,造成取苗成功率低、钵体破碎率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顶夹拔组合式取苗技术,阐述了取苗装置结构和工作原理,开展了顶夹拔组合式取苗试验研究。首先以72孔和128孔黄瓜穴盘苗为试验对象,通过顶压脱盘粘附力试验,测试了不同顶苗速度(10、20、30、40mm/s)下黄瓜苗的脱盘粘附力以及顶压脱离位移,试验结果表明:顶苗速度对于苗钵粘附力及脱离位移影响不大,粘附力与苗钵脱离位移呈正相关,两种规格穴盘苗顶苗脱离位移平均值分布在5.5~6.9mm之间,综合考虑苗盘落水孔直径和顶压脱盘粘附力试验结果,确定顶杆直径为6mm,顶杆顶苗位移需大于5mm。其次以生长周期为25d的72孔黄瓜穴盘苗为试验对象,开展了先顶后取、边顶边取、先插后顶3种取苗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先顶后取模式下取苗成功率和钵体完整率最高。最后以顶杆顶入位移、取苗爪插入苗钵取苗深度及插入取苗速度为试验因素,开展了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通过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得出顶夹拔取苗装置的最优工作参数组合为:顶入位移为15mm、插入苗钵深度为35mm,插入取苗速度为225mm/s,此组合下取苗成功率94.12%,苗钵完整率94.12%,满足了自动取苗高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9.
湿地松速生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松原产自美国南部温暖潮湿的低海拔地区。我国引进的湿地松在平原、丘陵等低海拔地区生长的十分良好。基于此,从湿地松的生长特点出发,主要对如何使湿地松能够速生、丰产的栽培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以期为提高湿地松人工林的栽培、示范和推广提供一些可行的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