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蕉园斜纹夜蛾的发生危害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两年来,斜纹夜蛾在海南各地的香蕉园普遍发生为害。主要危害香蕉的苗期和生长期。初孵幼虫一般群集于香蕉叶片背面取食下表皮和叶肉。仅留上表皮,呈窗纱状,之后蕉叶失绿卷缩。二三龄后幼虫开始分散到叶面或附近的叶片上为害,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为害严重时。除主脉外。将整叶吃完。在香蕉苗期,斜纹夜蛾往往还取食心叶或咬断嫩茎,导致整株死亡。  相似文献   
2.
根据当前基础昆虫学和应用昆虫学的发展,分析我校植物保护本科专业目前昆虫学系列课程设置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优化方案:强化专业基础教学,将《动物学》和《田间试验设计与生物统计》列入植物保护方向专业基础课程,《普通昆虫学》、《普通昆虫实验》和《田间试验设计与生物统计》作为专升本班专业基础补修课;充实专业课程,将农药方向专业课程《热带作物昆虫学》改为《热带作物与热带果树昆虫学》,专升本班专业课程增加《热带果树昆虫学》;充实专业选修课程,丰富与昆虫学相关的校定公共选修课程。  相似文献   
3.
日本食蚧蚜小蜂Coccophagus japonicus Compere是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 Nietner的重要天敌之一。为了明确该蜂的寄生行为及雌蜂体型大小对其产卵的影响,在室内观察其寄生行为及雌蜂不同体型大小条件下的产卵情况。结果表明:日本食蚧蚜小蜂的寄生过程包括搜寻寄主、识别寄主、产卵器刺探、产卵、产卵后处理5个阶段。日本食蚧蚜小蜂的寄生时间、寄生率、平均着卵量随寄生次数增多而增加,寄生次数与卵量吻合率随寄生次数增加而降低;第1次寄生时,寄生所需时间为19.75 s,寄生率为73.12%,寄生次数与卵量吻合率为69.89%,平均着卵量为0.76粒;第3次寄生时,寄生所需时间为24.37 s,寄生率为83.33%,寄生次数与卵量吻合率仅为8.33%,平均着卵量为1.67粒。雌蜂体型大小与其产卵量呈正相关,体长小于等于1.20 mm时,产卵量及寄生率最小,分别为16.83粒和49.4%;1.40 mm<体长≤1.50 mm时产卵量为33.06粒,寄生率72.3%;而体长大于1.50 mm时产卵量达37.5粒,寄生率为72.2%;雌蜂后足胫节长对其产卵及寄生率也有类似影响,说明该蜂扩繁时应选用体型较大的雌蜂。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不同橡胶品种对东方真叶螨发育及繁殖的影响,在温度(27±1)℃、相对湿度(70±5)%、光周期L∶D=12 h∶12 h的室内条件下,观察了东方真叶螨在IAN873、热研7-33-97、PR107、热研7-20-59、云研77-4、GT1、RRIM600等7个橡胶品种上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和产卵量,并组建了其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世代发育历期以GT1最长,为10.69 d,以云研77-4最短,为10.29 d;世代存活率主要由卵期的存活率决定,除PR107上的存活率为89.09%外,其余均在93.00%以上;产卵量以GT1上最多(45.47粒),而RRIM600上最少,仅为22.56粒;净生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均以GT1上的为最高,分别为27.021 1、0.224 5、1.251 7,在RRIM600上的最低,分别为16.616 8、0.203 8、1.226 0。初步认为GT1是最适宜东方真叶螨的发育与繁殖的品种,而RRIM600是最不适合该螨发育与繁殖的品种。  相似文献   
5.
不同生长期橡胶叶对六点始叶螨选择性及种群增长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不同生长期橡胶叶对六点始叶螨Eotetranychus sexmaculatus(Riley)选择性及种群增长的影响,在室内测定古铜期、淡绿期、稳定期、老化期的橡胶叶对六点始叶螨的产卵选择、取食选择、发育、存活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六点始叶螨对不同生长期橡胶叶的取食选择和产卵选择由多到少依次为:古铜期、淡绿期、稳定期、老化期,说明该螨在转移为害过程中优先选择幼嫩叶片;世代发育历期以取食老化期的最长,为20.9 d,取食古铜期最短,为16.9 d。世代存活率、净生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由大到小依次为:古铜期、淡绿期、稳定期、老化期。因此,古铜期的橡胶叶最适合六点始叶螨的发育、存活及种群增长,随着橡胶叶的老化越不利于该虫的生长发育及繁殖。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温度、光周期对日本食蚧蚜小蜂Coccophagus japonicus Compere发育与繁殖的影响,在不同温度、光周期条件下观察日本食蚧蚜小蜂的发育历期、出蜂数、雌蜂寿命以及寄生率。结果表明:温度和光周期显著影响日本食蚧蚜小蜂种群增长。在18~30℃之间,日本食蚧蚜小蜂的发育历期及雌蜂寿命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18℃时发育历期与雌蜂寿命最长,分别为60.9 d和29.9 d,30℃时发育历期最短,为21.3 d,33℃时雌蜂寿命最短,为8.3 d;18~24℃之间,寄生率及出蜂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24℃时最高,分别为77.1%和38.7头;24~30℃之间,随温度升高日本食蚜小蜂的寄生率及出蜂数呈下降趋势。在光周期L 8 h∶D 16 h~L 16 h∶D 8 h范围内,当光周期为L 12 h∶D 12 h时,日本食蚧蚜小蜂的发育历期最短,为22.1 d,出蜂数最高,为39.0头;当光周期为L 14 h∶D 10 h时,雌蜂寿命最长,为22.6 d,寄生率最高,为71.1%。表明温度24~27℃、光周期L 12 h∶D 12 h为日本食蚧蚜小蜂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和光周期条件。  相似文献   
7.
热农3WF-2型背负式喷雾喷粉机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泰山牌3WF-2型背负式喷雾喷粉机的基础上,采用新设计的汽油机缸体,更换曲轴轴承和化油器,改进了化油器的限速隔热垫和风机出口弯头,并增配特殊的老化器(超低容量喷头),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该机的使用性能,不但能进行常规喷雾,还可进行超低容量喷雾。  相似文献   
8.
9.
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试验测定了绿额翠尺蛾(Thalassodes. proquadraria Inouce)的产卵选择性。结果表明:绿额翠尺蛾在荔枝树的四周嫩叶上均能产卵,在东、南、西、北4个方位上产卵量显著高于中位的产卵量;绿额翠尺蛾的卵散产,通常一片叶只有一粒卵;卵主要产在荔枝嫩叶长度为7~36 mm的叶尖上,其中长度为12~21 mm叶上的产卵量最多;雌成虫对不同寄主植物有很强的选择性,在荔枝、龙眼、芒果和莲雾4种寄主植物上,荔枝上的卵量显著多于其余3种寄主植物;绿额翠尺蛾雌成虫产卵对荔枝品种也有很强的选择性,在妃子笑、三月红、无籽、风霜、丁香5个荔枝品种上,最喜产卵于妃子笑和丁香上,而在三月红和风霜上的卵量很少。研究结果可为该虫进一步的监测和防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日本食蚧蚜小蜂(Coccophagus japonicus Compere)对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 Nietner)致死作用的影响因子,在不同接蜂时间、接蜂比例、补充营养及寄主龄期等条件下,研究了日本食蚧蚜小蜂对橡副珠蜡蚧的致死能力。结果表明:寄主在2龄-初期成虫范围内,繁殖致死率随寄主龄期增加而上升,在初期成虫-黑色期成虫范围内,繁殖致死率则随寄主龄期上升而下降,繁殖致死率以初期成虫最高(67.8%),黑色期成虫最低(2.2%);非繁殖致死率随寄主龄期的增加而下降,2龄最高(60.0%),黑色期成虫最低(0)。日本食蚧蚜小蜂对橡副珠蜡蚧的致死率受接蜂时间影响明显,随着接蜂时间延长,该蜂对橡副珠主蜡蚧的繁殖致死率下降,非繁殖致死率和总致死率上升。成虫期补充6类糖类物质后,小蜂对橡副珠蜡蚧的总致死率为:蔗糖(96.5%)>葡萄糖(95.0%)>果糖(91.3%)>蜂蜜(82.1%)>松三糖(80.0%)>海藻糖(70.8%)。接蜂比例为蜂∶蚧=1∶5~1∶15范围内,随蜂虫比下降,繁殖致死率上升,非繁殖致死率和总致死率均下降。综合分析,日本食蚧蚜小蜂对橡副珠蜡蚧的致死作用随接蜂的蜂虫比例、时间增加而增强,随寄主龄期增加而减弱,成虫期补充蔗糖等营养物质有利于增强该蜂对橡副珠蜡蚧的致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