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商麦167是商丘市农林科学院以许农5号与西农4211杂交的F5为母本,以矮秆抗病大穗型自选品系商麦0626为父本,经过多年系统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多抗小麦新品种。201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180014。1特征特性商麦167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  相似文献   
2.
正商麦156系商丘市农林科学院以许农5号为母本、百农AK58为父本,经有性杂交、多年系统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多抗小麦新品种。2015年12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麦2015011。1特征特性商麦156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229.2~233.8d。幼苗半匍匐,叶片宽长,叶色浓绿;冬季抗寒性较好,分蘖力较强,成穗率偏低,春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了解小麦新品种商麦167的特征特性和利用价值,根据2014—2017年度国家黄淮南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汇总结果,采用产量对比、 变异系数、 高稳系数和回归系数等分析方法,对商麦167的丰产性、 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商麦167具有较好的丰产性、 稳产性和广适性,群体结构较为合理,高产潜力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稀植和密植下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差异及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7份黄淮南片冬麦区的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于2015—2016和2016—2017年度在河南农业大学郑州科教试验园区,对稀植和密植下小麦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鉴定,分析了不同农艺性状在2种种植方式间的遗传差异及关系。除旗叶夹角外,其他性状在2种种植密度下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与稀植相比,密植下小麦的抽穗期和开花期分别提前1.22和1.02 d,株高、脖长、穗下节长分别升高4.37,1.84和1.01 cm,旗叶长、旗叶宽分别减少0.36和0.10 cm,穗长缩短0.17 cm,可育小穗数减少1.71个,不育小穗数增加1.01个,穗粒数减少9.85粒,千粒重和单穗重分别下降1.53和0.62 g。不同性状差值的变异范围均较大,说明品种间差异较大。各农艺性状在稀植和密植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但相关程度因性状不同有较大差异。密植产量与稀植性状间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密植产量与稀植的株高、脖长、千粒重和单穗重之间的回归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与抽穗期达到显著水平,稀植抽穗期晚、植株高、脖长较长、千粒重低和单穗重低都不利于密植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