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8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
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在“六五”和“七五”前三年的育种工作中,有了新的突破,初步选育出了一批高产、早熟、多抗、优质花生新品种,不仅为花生生产上第四次品种更新提供了生产用种,而且也为花生育种提供了  相似文献   
3.
黄腐酸抗旱剂在花生上的增产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黄腐酸(Fulvic Acid)作为一种开源节流型抗蒸腾剂,能够提高农作物的细胞通透性,抑制气孔张度,减少水分的无效蒸腾,起到保水、节水和缓解干旱胁迫的作用,已在小麦、玉米、棉花等主要农作物上得到广泛应用。我们在1989~1990年对黄腐酸在花生上的抗  相似文献   
4.
金穗128是湖南省水稻研究所育成的小粒型优质常规籼稻品种,适宜在湖南作双季晚稻栽培,具有米质优、丰产性和抗性较好、植株矮、分蘖力强等特性。2015年6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利用果针离体培养克服花生属种间杂交不亲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栽培与花生区组外的野生种杂交不亲和,使许多高抗、优质的野生资源难以利用。多年来,国内外采用胚、胚珠培养均未获得杂种后代。本研究成功地培养了栽培种Arachis hypogaea L.与不亲和野生种A.Sect. Rhizomatosae glabrata Benth.的杂交果针,获得了F#-1代试管杂种。F#-2代植株性状表现疯狂分离。从株型上可分为少分枝大爬蔓、多分枝大爬蔓、小爬蔓、半蔓、直立。其他性状如叶形、叶色、花粉生活力等都明显不同于双亲。目前田间生长的26株F#-2代植株,多数已开花下针。  相似文献   
6.
自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花生野生种质资源的研究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原因:一、花生育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遗传基础狭窄,育种者迫切需求有新的“基因源”充实于栽培种中去,而野生种质资源却是这些“迫求基因”最重要的来源:二、花生野生种多是二倍体,除具有良好的抗性、适应性外,且是研究花生细胞遗传学最好的材料;三、利用花生野生种间杂交,来推断花生栽培种的祖先,以  相似文献   
7.
世界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是英国从花生粉中发现的一种致癌物质,这是在花生被黄曲霉(As pergillus flavus)侵染后而产生的。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对花生黄曲霉毒素的污染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前款(见本刊82年第1期)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种间杂交后代部份质量性状的分离规律及估算了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参数,为今后开展花生种间杂交及  相似文献   
9.
为了丰富种质资源,加强品种选育工作,我们对从美国引进的花生属的几个野生种在进行观察的同时,并与花生栽培种四大类型代表品种进行了杂交,以探索其杂交亲和性,杂种优势及后代遗传变异规律,为利用野生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一、材料与方法 1979年7月下旬在温室采用花生栽培种四大类型代表品种做母本,以A.mo  相似文献   
10.
花生栽培种与不亲和野生种杂交果针离体培养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生野生种中有的对病虫害具有高抗甚至免疫,含油量与蛋白质也高于栽培种,是花生育种的理想基因源。但与栽培种杂交由于胚败育而得不到杂种,采用常规育种法不可能将其遗传基因转移至栽培种上。据1988年报导,国际半干旱研究所于1987年取杂交后30~35天的胚珠进行组织培养,产生愈伤组织再诱导分化出小苗,将小苗嫁接到栽培种枝条上,或者诱导苗产生根转移到土壤里,小苗在土壤中存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