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良种良法配套推广种植玉米新品种珍油玉9号,指导农户合理施肥,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特进行珍油玉9号最佳施肥量试验。结果表明,用600 kg/hm2的复合肥(N∶P∶K=11∶8∶6)作底肥,750 kg/hm2的尿素作追肥,分2次施,第1次施281.3 kg/hm2,第2次施468.8 kg/hm2,产量和综合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2.
印度块茵(Tuber indicum Vittad.)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茵根食用茵。对印度块茵与园叶杨(Populus bonatiiLevi)合成茵根苗的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用印度块茵孢子液接种园叶杨树苗后,第1个月至第2个月可形成淡黄色、黄褐色外生茵根。外生茵根为单轴状、羽状和不规则分支状,单根茵根长0.3mm~2mm,直径为0.15mm-0.3mm;平坦或从菌根延伸出外延茵丝,其外延茵丝为半透明,刚毛状、棉花状。茵根老化后变红褐或萎缩;外延茵丝呈透明、半透明、刚毛状、棉花状是印度决茵与园叶杨形成的茵根最重要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3.
1选育目的针对西南玉米生产区山地多、土壤肥力差、雨水集中、干旱频发、阴雨寡照、自然灾害多发等特殊生态类型特点,玉米杂交种除要求具备高产、稳产外还要求适应性广,抗病抗逆力强,品质优良等优点。宣黄单4号2005~2006年参加贵州省区试H组和2006年生产试验,综合表现较好,它具有较好的丰产性、稳产性、抗病抗逆力强、品质优良、适应性较广,是一个较适宜贵州特殊生态区扩大的品种。宣黄单4号2005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4.
麻栎胚根切除防穿袋育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麻栎是云南滇中地区的本土树种。1999年以来,在云南牟定县启动实施的中德合作造林项目中采取云南松与麻栎混交的主要造林模式,在麻栎育苗过程中,采用普通的塑料袋育苗技术存在出圃前出现主根严重穿袋现象,造成了苗木出圃率和移植成活率较低。为此,开展了麻栎胚根切除技术及育苗用土施肥2种措施,在防止育苗穿袋方面取得了成功,并在中德合作云南二期造林项目中推广和应用3193hm^2,采用麻栎胚根切除技术育苗,苗木合格率提高了25.70%,造林成活率提高了32%,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为了选出中早熟,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品种供生产应用,以自育自交系L823作母本和HB-1作父本组配而成中熟、大穗大粒型玉米新品种宣黄单12号,该品种的幼苗生长势强、丰产稳产性好、抗病性好、抗逆力强、品质优、适应性较广,于2010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滇特曲靖审玉米2010040号。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植烟地的间作利用,试验开展了烤烟K326分别与4种芳香植物柠檬草(Cymbopogon citratus)、甜罗勒(Ocimum basilicum)、美国薄荷(Monarda didyma)和香叶天竺葵(Pelargonium graveolens)间作的研究。采用160 cm烤烟行距中间间作芳香植物的种植模式与传统的110 cm烤烟行距种植模式比较,间作处理的烤烟在农艺性状(打顶株高、叶长、叶宽、茎围、有效叶数)和经济性状(单株产量、中上等烟叶比例)指标都优于单作对照;间作烟地的经济收入也高于单作对照。试验表明,该间作模式虽稍微减少了烤烟产量,却提高了植烟地的经济总产值,为提高植烟地的综合利用、增加烟农收入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大豆是我国目前供求矛盾最大的粮油兼用作物,食用大豆也是人们生存发展关键的蛋白质的摄入方式。本研究主要针对大豆的安全生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分析总结了大豆安全生产栽培技术的主要方法和注意事项,为大豆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时期采取不同的灌溉方法,即:插秧至返青阶段有水不淹心;返青至分蘖高峰期寸水不露泥;拔节孕穗至蜡熟末期间歇灌溉,缺水补水。结果表明:采用节水灌溉模式稻田可节水1800m3/hm2,可增产625.5kg/hm2,纯增收1431元/hm2。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露地菊脚芽农杆菌真空渗透转化技术体系,为菊花品质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农杆菌真空渗透和浸染转化法对露地菊火焰的脚芽进行目的基因遗传转化,分析其PCR结果,以抗性分化苗叶片进行β-葡萄糖苷酸酶(β-glucuronidase,GUS)组织染色验证转基因植株,分析农杆菌真空渗透转化率.[结果]将含AtLFY基因和AtCO基因的表达载体分别转入露地菊根部脚芽中,通过PCR检测GUS染色鉴定后,真空渗透1次的平均转化率为11.97%,真空渗透2次的平均转化率为15.86%,菌液浸染10 min的平均转化率为3.64%,菌液浸染20 min的平均转化率为11.14%,总体嵌合率为14.58%.[结论]建立的露地菊脚芽农杆菌真空渗透转化技术体系对露地菊的遗传转化效率高,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