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为探讨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不同单倍型个体感染细粒棘球绦虫的免疫应答变化。将8只抗性单倍型绵羊设为抗性组,8只非抗性单倍型绵羊设为对照组,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进行人工感染攻虫。分别在攻虫前7d(-7d)、攻虫当天(0d)、攻虫后第7、21、30、60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血中CD4+T、CD8+T、B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同时用ELISA方法定量分析血清中IgG、IgM、IgE、IFN-γ水平并进行粒细胞计数。结果表明,抗性组绵羊的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9);CD4+T细胞2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CD8+T细胞在攻虫后第7天抗性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gG水平在攻虫后第7天2组均显著高于攻虫前7d(P0.05)。攻虫后第30天抗性组IgM和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抗性组的白细胞、淋巴细胞分别在攻虫后第7和21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嗜中性粒细胞和总蛋白在攻虫后第21天抗性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果显示,抗性单倍型绵羊对细粒棘球绦虫的抵抗力显著高于非抗性绵羊;抗性组绵羊体内的CD8+T细胞、IgM、IFN-γ和白细胞、淋巴细胞水平在攻虫后不同时期显著高于非抗性组绵羊。  相似文献   
2.
季节性繁殖是指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生活环境而形成的只在特定季节才出现繁殖的现象.国内外学者研究表明,绵羊的性腺在日照逐渐缩短的秋冬之际开始活动,主要受外界环境中光照周期的调控[1-2].其作用机制为:光照作用于视网膜,通过复杂的神经通路传递到松果腺,黑暗时交感神经兴奋,分泌的去甲肾上腺素(NE)增多,促进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Melatonin,MLT);而光照则抑制交感神经,减少松果体分泌MLT,血液中MLT浓度的变化规律,就反映出昼夜的变化节律.  相似文献   
3.
1 试验目的 为了探讨活性磷在甘蔗上的使用效果,为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2 试验地选择及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探讨生长轴基因与羔羊十二指肠生长发育的关系。分别于0、7、14、30、60和90日龄随机选取健康的中国美利奴绵羊(新疆军垦型)肉用品系雌、雄各3只,测定体质量后屠宰,迅速采集其脑垂体、肝脏和十二指肠等组织样品,并测量十二指肠长度。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分别测定脑垂体中生长激素(GH)和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HRHR),肝脏和十二指肠中生长激素受体(GH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并进行了性别间比较。结果表明,羔羊肝脏中GHR基因和十二指肠中GHR、IGF-1基因表达mRNA丰度的变化模式与垂体中GH和GHRHR基因表达mRNA丰度的变化发育模式相似,呈先升高后逐渐下降的趋势,但这种趋势有一定的时差性;十二指肠的日增长发育性变化模式与肝脏中IGF-1基因表达的变化模式相似。结果提示,十二指肠的发育性变化主要受到肝脏中产生的IGF-1内分泌作用的调控,同时也可能受到脑垂体中GH内分泌的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